9.4 声乐音乐
2025年09月26日
9.4 声乐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音乐有时会因其器乐化的特征而受到不甚严厉的批评。20世纪,某些声乐写作也遭到了类似的指责,但原因却有所不同。乐器可以轻松应对的音程接续常常超出任何调性布局之外,现在也要求演唱者予以完成。以十二音和机遇原则为基础的作品使演唱者失去了调中心的导向感,而这种导向对于许多演唱者而言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一时期的独唱和合唱作品中,人声常常从语词方面的考虑中解放出来。呼喊、尖叫和哼唱都得到了运用。一个全新且独立的声乐创作流派围绕“有所扩展的声乐技术”而发展了起来,音乐的写作也运用了源自这些技术的新的声音的可能性。波林·奥利弗勒斯(Pauline Oliveros)、莫顿·费尔德曼(Morton Feldman)和梅芮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等作曲家用这些新的声音进行了实验。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继续用十二音和机遇音乐技法的音高常规写作声乐音乐,但也出现了向新浪漫主义的更为舒服的调性的明显回归。这一向晚期浪漫主义和声语汇的回归广泛地建基和展现于极端多样的作曲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