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
2025年09月26日
和声
和声在巴洛克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对调式体系的依赖逐渐让位于大小调调性关系体系。这一体系在西方音乐中的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即便在本质是对位性(Contrapuntal)的作品中,巴洛克对位的基础也是大小调调性体系,而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调式体系。
和声的和弦性本质反映在位于低音线条音符下方的数字体系中,被称为“数字低音”(figured bass)。低音线条的和声构造暗示着和声的快速变化——尤其是在巴洛克晚期的作品中——并由键盘乐器的演奏者实现在具体的音响中。这种低音线条及其表演有多种称谓:通奏低音(thorough bass)、数字低音(figured)、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或数字低音(continuo)。(谱例5.4A展示出一条通奏低音,谱例5.4B呈现的是这一通奏低音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半音化手法和不协和音响在巴洛克音乐中得到了自由的运用,以此来达到表现性的目的。键盘乐器中引入了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使广泛转调(Modulation)所必需的半音变化成为可能。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通过48首前奏曲和赋格展现了平均律是如何使在所有调性(大调和小调)中进行演奏成为可能的,而无须对乐器进行重新调律(Temperament)。
谱例5.4A 《我无比悲伤》中的女高音咏叹调,其中的数字低音尚未得到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