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作曲家、改编者和表演者
斯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1868—1917)是美国最著名的雷格泰姆作曲家。尽管他的“雷格”最负盛名,但他也是第一位写作了一部重要歌剧的美国人,这部歌剧就是《莫尼沙之树》(Treemonisha)。他最知名的作品是《枫叶雷格》(Maple Leaf Rag)。拍摄于1974年的电影《骗中骗》(The Sting)及其轰动一时的主题曲《卖艺者》(The Entertainer)使人们对雷格泰姆这一音乐风格重新产生兴趣。
爱德华·肯尼迪·埃灵顿“公爵”(Edward Kennedy“Duke”Ellington,1899—1974)是以雷格泰姆音乐家的身份开始其音乐生涯的。他或许是爵士乐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作曲家。《蓝色的情绪》(Mood Indigo)和《商队》(Caravan)是他许多具有持久重要意义的早期作品中的两部。除了为爵士乐队写作大量作品以外,埃灵顿还创作有舞台音乐和电影音乐。他创造的“宗教音乐会”和交响风格的作品将爵士乐语汇带到交响乐队中。《黑色三王》(The Three Black Kings)就是用这种风格写成的,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继续补充完成了这部作品。20世纪40年代,埃灵顿成为摇摆乐运动的倡导者,继续指挥大型乐队。他曾在全世界各大洲进行演出,并于1969年荣获总统自由奖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路易斯·“萨奇莫”·阿姆斯特朗(Louis“Satchmo”Armstrong,1900—1971)是爵士乐历史上最重要的表演者。他的爵士乐队“热力五人组”(Hot Five)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最为成功的乐队之一。他将独奏表演提高到炫技的新境界,运用特殊的效果,形成其个人的表现风格。在他人生的后期,他被称为“美国的音乐大使”。他红极一时的声乐作品之一是《你好,多莉!》。
比莉·荷莉黛(Billie Holiday,1915—1959)或许是爵士乐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女歌手。她的演唱风格温暖而深切,记录在制作于1936—1944年间的一系列录音中。她的两首最优秀的歌曲是《他那样真有趣》(He's Funny That Way)和《我的全部》(All of Me)。
艾拉·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1918—1996),或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要的爵士女歌手。16岁时在纽约开始自己的歌唱生涯。作为一位灵歌歌手,她与当时大部分重要的乐队都曾有过合作。她有着非凡的即兴天赋,这使她享有最棒“拟声”歌手的声誉。在职业生涯早期,她录制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丢手绢》(A-tisket,A-tasket)。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美国男中音歌手,用他天生丰富的嗓音表现了强烈而饱含深情的主题。他成为摇滚乐的中心人物之一,享受了虽然短暂却极为成功的流行音乐生涯。他的许多名曲中包括《心碎旅馆》(Heartbreak Hotel)、《蓝色麂皮鞋》(Blue Suede Shoes)和《温柔地爱我》(Love Me Tender)。
许多流行音乐艺术家同时也是作曲家、改编者和表演者。将他们按照其所属音乐风格进行罗列似乎是比较实际的做法。由于他们数量众多,本书作者并不妄图全部囊括。只是列出那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其中一些不止属于一种风格,但他们会出现在其意义最为重大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