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语言中的“人妖”
人妖是什么?
是泰国出产的一种搞不清性别的以跳舞为职业的人。
不能说是舞男;
也不能说是舞女;
因为它(也不能用‘他’或‘她’)们是无性别的,用“他们”或“她们”都无法准确地称呼“它们”。
英语也一样。
英语也是一种无法表现阴阳的,或者说没有表现阴阳功能的无性的语言。
它是语言中的“人妖”。
请注意,本人在此并无诋毁或贬低人妖的任何动机,本人只是想说人妖是无性的,是最能用来象征英文在语言中地位的人类。
其实人妖有人妖的魅力,人妖的魅力在于能够分头吸引“阴”“阳”两极,因为它们是无性的。鲁迅所说的唱旦角的男子,也如同英文。
英文被世界上广大男女所喜爱、所操用,因为它是一种男女、阴阳不分的语言,而且是世界上目前通用的几大语种中唯一无性的语言。
先从欧洲的几大语种说起。
法语有性,有阳性(Masculin)、阴性(Féminin)之分。
法语在表示阳性的名词前面加冠词Le,在表示阴性的名词前加冠词La。
在法语中一切词汇和语句都是以阴阳两大系列来划分的,阴阳是一道严格的分水岭。
当你用法语表现一个阴性名词的时候,形容词要跟着变,动词要跟着变,连讲话的口型也要跟着变。
口型要紧缩,才能表现出阴性的阴霾。
如谈论女人——La Femme。
阳性词汇和词句则不同了,在发阳性名词的音时口型一定要比阴性略微开放,才能表现出阳性之刚强。
如男子汉(L’homme);
如阳光(Le soleil)。
西班牙语有性。
当年在巴塞罗那召开奥运会时,人们意识到过那个Bacelona是个女性化(阴性)的城市吗?
因为她的最后一个字母“a”就是一个表示阴性的字母,在西语中所有以“a”结尾的词都是阴性的。
当美国女歌星麦当娜(Madonna)在一九九七年轰动北美的影片中以动人的歌声唱:
Don’t cry for me,Argentina!(别为我哭泣,阿根廷!)的时候,她是否意识到从她的名字到她的歌词都是以a结尾,都是阴性的呢?
Madonna,Evita,Argentina!
否则那首歌会风靡全球,会那么美妙动听吗?
意大利文是阴阳分明的!
当帕瓦罗蒂向全球高唱“我的太阳!”的时候,那Sole mio是阳性的,否则能唱得那么理直气壮吗?
学过俄语的人一定会更有同感。
在俄语中除了阴阳之外,还多了一个中性(Neuter)。俄国人将那些说不准阴阳的乱七八糟的外来语们统统装进“中性”那个破筐里了,如地铁(MeTpó),如纽约(Нъю-Йóрк)。
俄语是一种将性别区分到令人忍无可忍地步的超级性别语言,它不仅将所有的词汇分为阴、阳、中三大性别,还使三种词汇的结尾迥异,使形容它们的形容词跟着阴差阳错,甚至还牵连了副词!
究竟相差到了什么程度呢?打个比方吧。
如果您用俄文说“多么美丽的姑娘”时将阴阳搞错了,那后果将是十分不堪的。
因为“姑娘”(ДéВОЧКа)是阴性的:
所以“美丽”(КрасВъIЙ)的词尾也要变为阴性的。
连“多么”(КаКóЙ)也要跟着变成阴性。
名词、形容词、副词的词尾都要统统地变。
否则你就会将姑娘形容成了“猛男”(阳性)或者“人妖”(中性)了。
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吧!
连德语都阴阳分明!
不可思议吧?这可是无论从意志还是从外观上都阳刚得一塌糊涂的德意志民族的语言啊!
同西语、俄语一样,在德语中除了阴阳两极之外,还多一个中性(Neuter)。
希特勒的名字就是典型阳性的。
听!Hitler!带着十足的血腥气。
有人说如果他将名字改成阴性的,如Hitla,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有可能避免;
也有人说希特勒在讲演时从未用过阴性的温柔词句,否则听起来就不会那么令鸡犬不宁。
以上所举的法、意、德、西、俄等几种语言都是拉丁、斯拉夫两大语系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它们都具有表现事物阴、阳两性的能力。相反,如果在运用这些语言时分不清楚阴阳就无法准确地使用它们,就如同在分不清男女的情况下乱叫“叔叔”“阿姨”,是要犯原则性错误的!
下一步就要走出欧洲了。
阿拉伯语也分阴阳。
据说在阿语中不仅阴阳分明,而且标记阴阳的方法也极为简单实用。
所以讲阿语的人在学西语、意语时不会将阴阳倒错。
再到非洲看一看。
非洲的通行语言斯瓦西里语(Swahili)也是有阴阳之分的。
然后走回亚洲。
印度的两大语种Gujarati和Hindi均有区分阴阳两性词汇的方法。
以上所有文字都是拼音文字。所以说在目前世界上主要通用的、为全球总人口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使用的十几种拼音文字中,只有一种语言不涉及事物阴阳的属性,它就是英文。
与以上种种文字全然不同的是中文。
中文是表意文字。
在中文中有区别阴阳的标记吗?
当然有,没有阴阳之分就没有中国文化。
阴阳是《易经》之纲领。“乾”代表“男”,“坤”代表“女”。“乾”是阳的,“坤”是阴的。正所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系辞·上传》)。《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就是以阴阳为两极的记录万物变化的最精简的符号,它在几千年以前就确立了中国人的阴阳以及阴阳变易的宇宙观。
中国人在文字中以阴性偏旁部首表示“阴”性的事物。
如“女”;如“氵”。
以阳性的偏旁部首表示“阳”性的事物。
如“火”,如“日”。
如果从汉字中将以“女”字旁和“氵”字旁组成的文字全部删除并以“火”“日”字旁代替的话,中文将会面临毁灭性的灾难。中文将失去性别的标记。中国人读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将再也感觉不出杨贵妃的美丽,再也体会不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的意味了(“妃”“姑娘”“水”都是阴性的)。
尽管对以上几个例子的正确性可以争论,但本人的结论不应是突兀的,那就是在中国人的理念中阴阳十分分明,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是能够标记出阴阳以及中性事物的。
唯有英文(English)不能表达阴阳——在我所知道的包括十几种文字的表意、表音两大文字系列中。
能说英文不是语言文字中的无性者吗?
能说它不是人妖吗?
能说它不易学吗?
本人无意对英国人美国人进行人格攻击,也不想说英国人无男女的性别差别,因为那样说是不道德的。
但有一个事实本人却目击过,那就是当Euro-star子弹头列车从巴黎穿过英吉利海峡缓缓驶进伦敦时,你会发现英国妇女的确比法国女人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