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牙路”:世间最肮脏的字眼

“巴格牙路”:世间最肮脏的字眼

“巴格牙路”在日文中是混蛋、笨蛋、蠢蛋、智力不全或不甚发达的意思。

“巴格牙路”在日文中是一句典型的用来骂人的语言,堪称日本人的国骂。

严格地讲“巴格牙路”只能算是骂人的话,而不能算是脏话,因为“巴格牙路”从字面上看并不脏,在日文中应书写成:

“马鹿野郎”(ばかやろう)。

另外,日本人在国内骂人时并不总将“马鹿野郎”四个字都用上,而大都只用前两个字“马鹿”,发音与“巴格”相近。

如上级见下级做错了事,要“马鹿”(巴格)一下;

如被说了“马鹿”的下级回家后,发现老婆没在他食欲最旺盛的节骨眼上将饭端到他的眼前,也要气不打一处来地“马鹿”一下;

再例如,被骂了“马鹿”的妻子见她家的狗在她被丈夫斥责的时候在一旁摇着尾巴幸灾乐祸,便也会在丈夫离开现场后,对着那狗狠狠地“马鹿”一下。

以上几个被“马鹿”的都是“混蛋”,只不过在等级上有所不同罢了。

值得称道的是,在日文通用的骂法中,从未见过如英语的Shit、Fuck和法语的Merde那么脏的、与大粪和性行为相联的脏话。或许是因为笔者从未与日本讲脏话的阶层接触过,所以不大知晓在下层社会中语言到底脏到何种地步;但从电视中来看,在日本的贫民和黑社会中通用的粗话,大多是听起来卷了弯的,类似舌头根接了电源后在高频刺激下发出的嘟噜、嘟噜声,偏偏没有类似于“去你妈的!”或Fuck一类的脏话。

这只能说明日文是字面上比较卫生的语言,却不能说明日本是高度文明的国家——

一谈到“巴格牙路”就不得不提到日寇侵华。

一提起“巴格牙路”,就不会不联想到日本鬼子的凶恶。

“巴格牙路”虽是句骂人话,但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分析,却远远超出一般骂人话的范畴。

因为历史上似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国骂像“巴格牙路”那样,在另一个国家被普遍知晓;

因为历史上似乎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对“巴格牙路”恨之入骨、谈之色变、心有余悸。

中文的“他妈的”未曾被任何他国的国民所熟知,而且似乎英文的Fuck、Shit也没被他国国民所忌惮。

甚至德文也没有在被德国入侵的国家中留下哪种梦魇般的语言的记忆……

唯独“巴格牙路”例外。“巴格牙路”在中国能令老人色变,令中年人想到国耻,令幼童联想到日本鬼子那血淋淋的刺刀……

几亿中国人!

这是语言中罕见的现象。

这是日本民族的创造?还是日本民族的耻辱?

这是历史的伤痕,还是历史对军国主义的鞭笞?

遗憾的是当代日本人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大多数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马鹿”在中国和其他被日军蹂躏过的国家人民心中留下了多么深的蹄印,因为侵略的历史早已被从日本教课书中删除了。

教课书可以删除,但人们的记忆不能删除。

官话不大好记,但脏话却极易传播,尤其是带血腥味的脏话。

“马鹿野郎”——“巴格牙路”将永远与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形象挂钩!它将永远成为人们对日本人的印象中不易褪色的污点;侮辱过、骂过人的人,留给被侮辱过、被骂过人的印象,永远是肮脏的。

爱不易忘记,恨更难抹平!历史无情地证明:“马鹿野郎”是世界上最血腥、最肮脏的语言。

日本人有信心让人们永远忘记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