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语:东西方文化血乳交融的文字
菲律宾语用拉丁文拼写是“Tagalog”。
菲律宾语是由西班牙文与原土著居民使用的语言相混合后产生的一种语言,所以用的是拉丁文的字母,发的是西语和“土语”混杂的音。
这里恐怕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土语”上的那个引号。
在北美,印第安人被称为“土著”——Native居民;
在台湾,高山族被称为“土著”或“原住”居民;
在日本,阿依努人被称为“土著”居民;
于是在菲律宾,西班牙人到达吕宋诸岛前居住在那里的人也被叫做“Native”居民了。
其实,依本人来看,那些被称为“土著”的、原本生活在那些土地上的居民和他们使用的语言,根本就不应该以“土”字相称,或者冠以“土”字。因为在城市人的概念中,“土”字往往都是与“落后”“原始”一类的概念相联系的;但仅凭那些民族最早就居住在那里的土地上一点,就根本不应该将之不分青红皂白地归到“土”的那一类中。
后来的人才真正“土”呢!
不土、不走投无路能往别人的地盘上跑吗?
英国人是因生活所迫才跑到北美的,因为英伦三岛太狭小;
西班牙人也是无可奈何才漂泊到吕宋岛的,因为在本土上发不了财!
而那些原本居住在吕宋岛的所谓“土著”人,虽然有些直到今天还过着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的生活,还“顽固”地生活在远离现代城市文明的“保护区”中,但难道那不是生命之本然状态,不是大自然赋予的生活方式吗?
难道人类只有披上西装,才会最终脱离“土”的状态吗?
西装是什么?是欧洲许多穿衣式样中的一种而已,如同中国人曾穿过的马褂、长袍。当数以亿计的东方男子都穿上了西装,都以穿西装为荣的时候,被“异化”的程度绝对不下于让全欧洲的男子都穿上长袍、马褂。那到底是一种“洋”,还是一种“土”呢?
——与那些誓死不改变本然的风俗和生活方式的“土著人”相比。
因此说,“土著人”和“土著”的语言并不“土”,即使“土”,也不能用世俗的“土气”的“土”来约定它。如果一定要以“土”字名之的话,那么这个“土”字的语义应是“土地”的“土”,而自然界中最伟大最广博的,正是土色的大地。
泥土是生命之本。
Tagalog就是一种“土著”和“现代”相结合的语言,是东西文化有机的组合。
Tagalog是土洋一体的语言,是刚柔一体的文字。
菲语听起来极像西语,因为菲语中有许多西语的词汇;
菲律宾人中有许多人看上去也极像西班牙人,因为他们的血液中流着西班牙人的血。
菲律宾人是世界各类人种中唯一的一个在血统的成分上同时携带东西、亚欧两种源流的人种。
两股血流使他们共具东西两种特性。
西方的血液使他们眼睛硕大——与一般亚裔种族相比;
东方的血液使他们的性情温柔——与一般西裔种族相比;
西方血统使他们开朗、豁达;
东方血统在他们的豁达中糅进了含蓄。
他们身上既有西班牙斗牛士的豪气,又有东方君子、淑女的尔雅,更有热带“土著”居民特有的自然和随意。
菲律宾人种和语言就是这样一种带有多种特色的多元文化的结晶体。所以说,要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土洋结合”和“东西兼容”,就要去菲律宾,要交菲律宾朋友,要学Tagalog,因为那种东西交融不仅是文字上的,而是血缘上的。Tagalog就是东西方血乳交融后产生出来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