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德国人倒着说话?
一
为什么?您问我?我哪知道!
要是知道我还会向大家讨教吗?
日本人倒着说话,是因为日本人将所有的动词都放在句子的尾巴上;德国人倒着说话,同样是因为德语的动词也时不时地被放在句子的最后。换句话说,就是在听日本人和德国人说话时,只要没抓到句子的尾巴,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就有可能根本搞不清,或搞错、搞反说话人的意思,再或者是整句话都白听了,因为没有动词!
没有动词还叫句子,还算得上人话吗?
至少不完全算。
所以读者们与日本人和德国人讲话时请千万小心谨慎,一定要咬紧牙关,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毅力将他们的每句话都听到最后,并回过头去与主语“挂钩”,从而搞懂整句话的真意。
那是一种倒置的思维——相对于中国人如此,相对于讲英文的人也一样。因为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基本相同,语序也大致相似。
对于日本人、德国人来说,这种“倒置”的说法是应该倒过来的,他们肯定会说讲中、英文的人“倒”着说话。
这也难怪,世界本无绝对的是非,本无绝对的正反,本无绝对正确的语法顺序。中国人、美国人说是“正”的,日本人、德国人偏说是“倒”的。
天下有王法吗?
没有。
不是绝对没有王法,而是没有绝对的王法。
二
日本人最烦人。日本人不仅说话时倒着说——指将动词放在最后,而且还将动词的否定变形也放在动词的最后。
什么意思?
就是说日本人在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时,不到最后的一瞬间是不会和盘托出的。
日本人从不明确表示“Yes”或“No”,即使表示出来了,也不直截了当地表示,而是非要等到最后的那一关键时刻。
当你问日本人是“Yes”还是“No”时,日本人会先“……”一阵,然后再“……,……”一阵、二阵、三阵……,这才按“Yes”的方向说下去,等到快说完的时候,再不知不觉地以“No”结尾。这样整句话听起来就满拧了,就与你最先听到的“Yes”的意思完全背道而驰了,就成了既不是“Yes”也不是“No”的、既非肯定也非否定的模棱两可、是非不明、立场不定、逻辑混乱,但十分礼貌得体,十分不明不白的——一句话了。
累吧?
需要耐心吧?
没脾气吧?
气死你吧?
这就是日文!
这就是暧昧的日文和暧昧的现代日本人!
不是有话好好说,而是有话倒着说,不是是与不是,而是是而不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不“Yes”不“No”,不“No”不“Yes”。
总之,烦死了。
所以,与日本人讲话时千万要注意,千万要小心,千万要沉住气,千万要屏住呼吸,一定要坚持听到句尾!
与日本人打交道也一样!
千万要沉住气,千万不要盲动,千万要留一手,一定要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定要坚持到底,一定要坚持到弄清那个“葫芦岛”里卖的到底是“Yes”还是“No”的药后再动手,再后发制人。
日本到底有无再次争霸东亚的野心?
日本到底想不想书面向中国就二战的罪恶道歉?
日本到底何时放弃侵占中国钓鱼岛的计划;
不要急于说Yes,也不要急于说No。
要静观,要等到日本人将话说到最后,将真正的思想表达出来。因为不到句子的最后,不到世纪的最后,不到最后的时刻,日本是不会将肯定、否定的底牌明确亮出来的,日本国之心是不会昭然若揭的。
耐心等着吧!
三
德文表示过去,或者有情态动词的时候,也都把表示实际动作的动词放在句子的尾巴上。
听说有一次,一位中国人为一位德国来访者做翻译,那个来访者讲话特别热情洋溢,而且用的句子都特别长,有一个句子竟然长达五分钟之久。他在那句话中先用主语,再用定、状、补语,而且所有定、状、补语都用得十分考究、花哨,听得那位中国翻译也随之激动而热情洋溢起来!
五分钟之后那句话终于说完了,那个动词终于在最后一刻露出水面了,但翻译死活就是听不懂那个动词!
结果那句话就等于白说;
结果……就没什么结果了。
结果那位翻译什么也没翻。没动词怎么翻呢?
那位来访者致完辞后眼巴巴地看着翻译……
四
日本人和德国人都是极有组织性和计划性的民族,他们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以及机械性,是否来自于他们语言中严谨的语法结构呢?
将动词放在句尾需要大脑极强的组织能力。人说话时最先想到的应是主语,是“谁”干什么,其次便应是动词,谁在“干”什么,或“不干”什么,没有这两个关键环节,人是无法启齿讲话的。
中国人、美国人及讲中文、讲English的人开口便提主语,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将谓语动词和盘托出,将Yes、No迫不及待地“交代”给对方。这样做可能是怕事后忘了自己要说什么,可能是担心如果不急于表示Yes或No,对方就会比自己更急,就会以为自己态度暧昧。
美国人可能不喜欢中国人,中国人也可能不喜欢美国人,但中、美双方很少会出现语言和态度的暧味,以及相互理解上的弯弯绕,因为中、英两种语言都是直来直去的,都是先说Yes、No的,都是开宗明义就表示出肯定或否定的语言。
中美两国文字的逻辑是相通的;
中美两国在语言上可以相互坐直通车;
中美两国可以开战,但不会偷袭,不会玩珍珠港!
美日之间则不。身为第一、第二经济大国的两国年年打贸易仗,打了几十年,但美国一直未占到便宜。美国货在世界范围内所向披靡,就是眼睁睁地打不进日本市场。因为什么?就是因为日本人的No总是在尾巴上说,日本人从不直接Yes、No,日本从不急于拒绝美国,却总是将句子拉长,将腔调拉长,最后才在美国人的纸老虎屁股上轻轻地No上一下。
美国人哪有耐心听日本人将话讲完?
美国人总是在没听完日本人话语中最后的肯定和否定之前,就暴跳着做出否定或肯定的行动了。
将动词放在句尾、将答案放在句尾是日本人的自卫方式,是日本人的保护色。
日本人将锋利的触角藏在屁股后面。
能事先设计出否定或肯定的动词,并先沉住气,在句子的尾巴上才将之表达出来,需要很强的记忆力和语言的组织力,需要思维的严谨和纪律性。
但不需要浪漫。
但不需要幻想。
日本人有这种能力;德国人也有这种能力,所以日本人不浪漫,德国人也不浪漫。
日本人和德国人并不是不会幻想,而是只会做机械的、“轴心”式的整体幻想。
而世人最担心和最怕的,
——恰恰正是他们那种拖了很久后才突发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