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数数的中国人

会数数的中国人

看了这个题目的同胞且勿恼火!不要以为我是在说您不会数数,或是将您会数数的事有意夸大,夸大到您以为我是在嘲讽您,因而憎恨我的程度。

中国人几乎谁都会数数,会数数对中国人来说如同会吃米饭馒头、会打嗝放屁一样。对于中国人来说,会计算一般的数字是理所当然的,是人的基本素质。

然而,同胞们可能谁都没意识到,或没太注意到,会数数是中国人的一个绝活,是中国人所擅长的。在世界那么多种族中,中国人在有关数字概念的问题上,是具有卓越的特异功能的。

本人在到北美以前从没意识到这一点。可能所有在北美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中国人,都是后来才发现自己有数字方面的特异功能的。

第一个提醒我中国人在数字上出类拔萃的,是我的一位犹太教授。

那位先生绝顶聪明,有着超出一般人数倍的IQ——智商(据我估计)。

有一天他在谈到东南亚经济话题的时候大发感慨,说华人之所以能控制东南亚经济的命脉,是因为华人善于计算,华人在这方面有任何民族都望尘莫及的天赋。他说几百年前华人最早下南洋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什么叫折旧(Depreciation)了,这在当时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

犹太教授说这话时眼中泛着聪慧的光。

那是很多年前犹太人给我上的一课。当时我并不十分在意,只以为他在课堂上夸中国人聪明是出于礼貌、出于客气。

记得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曾被一个八岁的男童夸了一番,说我特别聪明,我差点揍那小子一顿。

那以后我又跟犹太人打了近十年的交道,有犹太先生,有犹太同事,更有犹太老板。多年之后我才认识到,犹太人并不是八岁的小孩,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垄断北美以至全球的经济,是因为他们的智商的确高于其他民族;而从一个犹太人的口中说中国人善于计算、说中国人会数数,绝对应该是有据可考,千真万确的。

还记得那位教授的额头很大,仿佛满脑子盛的全是智慧,他的记忆力之强令本人望尘莫及。他记得中国人善于计算,善于精算,那该不会是记错的。

聪明的犹太人!

与北美白人相比,中国人的确个个是华罗庚,个个是陈景润,个个是便携式电脑,个个是袖筒里藏的计算器。

北美白人在数字上的奇笨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和想象。我甚至怀疑上帝在制造北美人时有意在数字方面留了一手,有意留下了补白的缺憾,要不人如何能那么笨呢!

一道连中国小学生都会心算的加减乘除题,在北美可能要让大学生来解决,北美人一提起Math(数学),就如同日本人提起英语的口语,有一种本能的惧怕;就会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人提起再婚一样,一提就心里发怵,就立马会想到万丈深渊。

有一次我和几位同事合伙算了一道题,题目是一百减去百分之五十后再减去百分之五。经他们一算,本人吓了一跳:他们四个人竟然运用了六七种算法,并且得出了六七种不同的答案。最后他们请我帮着算,我马上算出了结果,却无法向他们解释,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关于数字的悟性。

我最后是这样解释的:

如果你有一百个手指头,减去百分之五十就意味着先砍去其中的五十个……

“那么如何再减百分之五呢?”一个自称在大学全班Math (数学)第一的同事问。

“再乘以百分之九十五不就得出来了吗?”

“为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问。

“你们要先把剩余的五十个手指再看成一百个,然后从一百个手指中再砍下五个。但你们千万要记住,这次你们已经没有一百根指头了,而是五十根。记住!这回砍的是五十根中的一百,而不是一百根中的一百……”

我也越说越糊涂了,一边吐沫星子横飞、语无伦次地讲,一边在心中大骂:

“天底下怎么竟有这么笨的人啊!My God!(我的上帝!)救救这些孩子们吧!”

北美人好像不会减法,只会加法。北美人总是以加法代替减法。

如果你去店铺里买六元五角的东西,并给了店主十元钱,店主不会采用减法,不会说十元减六元五角等于三元五角,而是倒着加。他拿出一把零钱,一点一点地加到十。

他是这样加的:

“六元五角加五角等于七元”(并先给你五角);

“七元加一元等于八元”(再给你一元);

“八元再加两元等于十元!”(再给你两元)

“OK?”他问,并双手一摊,摆出一副又完成了一桩重大运算的得意的样子。

“OK。”我手捧着他分三次计算后找给我的三元五角钱,忧心忡忡地离开了那个小店,边走边心里想:“My God,救救这个孩子吧!”

以上只是说明北美人不长于计算的最一般的例子。如果将北美人在数字上笨拙的事一一列举出来,那简直是磬竹难书;相反,如果将中国人擅长计算的事一一列举出来,那也是举不胜举。

在北美的学校中只要是与数字有关的课程,中国学生总是名列前茅;

在北美的电脑公司中中国人极多,多到几乎只用普通话就能上班的地步;

在赌场中你可看到许多中国人当“庄家”发牌,甭管地点多么偏僻;几乎哪里有赌场,哪里就有中国人坐庄,哪里就有中国赌徒。赌徒姑且不论,但当庄家一定是出色的精算家,是应在数字上胜过赌徒们一筹的。

海外在数字上拔尖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当高薪的计算机公司职员,当赌徒,当庄家,这足以证明中国人是会数数、是精于计算的民族。在众多移民北美的少数民族中,如中国人这般在数字方面出类拔萃的民族,好像绝无仅有。

当然,东方的其他种族,如日本人、韩国人也擅长精算,但以中国人最为引人注目。

为何中国人如此精于计算呢?

从文字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擅长计算是由于中文在数字表达方面的简练。中文是我所知道的文字中最适于表达数字的语言。这一点与其他语言稍加比较便可一目了然。

用中文说:“一千”,

用阿拉伯文写:“1000”,

用英文需说:“Thousand”。

中文说:“一万”,阿语写“10,000”,英文说:“Ten Thousands”。

“十万”“100,000”“Hundred Thousands”。

“一亿”“100,000,000”“Hundred Millions”。

……

与阿拉伯文、英文相比,中文是最简易的表现数字的语言。

再与其他欧洲语言相比,中文简直就是表现数字的天才的语言了!

没有比法语和德语在数字上更笨拙的语言了,法语和德语可以说是数字上的白痴语言。

用法语说“72”,要这么说:

"Soixante-douze".

“Soixante”是“60”的意思;

“Douze”是“12”的意思。

怎么讲?就是“60”加“12”等于“72”的意思!法国人在一个数字中竟然动用了加法!

还有法语的九十一,是“Quatre-vingt-onze”。

“Quatre”为四;

“vingt”为二十;

“onze”为十一。

怎么讲?法国人的九十一是先乘后加出来的,是“四乘二十再加十一”。

一个数字中竟包括了复合的算式!

最笨的是德国人。德国人表现数字的笨拙连法国人都会笑掉大牙!因为德国人不仅也用加法,还倒着加!

德国人说二十九时是这样说的:

"Neunundzwanzig".

“Neun”为九;

“Und”为“和”;

“Zwanzig”为二十。

怎么讲?是:“九和二十”的意思!德国人倒着加!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数字。

如果用德文心算二十九加一百三十九的话,那么德国人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心算:“九加二十再加一百再加九再加三十”,才能最终得出一百六十八,即“一百加十八再加上五十”的结论。

还能再笨吗?

可能,日本人也聪明不了多少。

日本人从不会逐字地读出“一九九九年”,而必须将底盘一并托出,说:“一千九百九十九年”,还没等读完,二十一世纪都快到了。

都挺累的。

中国人善于心算。中国人心算得快,是得益于中文数字语言的直观和简练。简练便于快速在心中重新排列,简练便于记忆,便于快速地组合。

可以说整个汉字圈中的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都得益于汉字便于记忆数字和易于心算的特长。东亚人自古以来就在世界上以算术见长,以数学能力闻名于世。

东亚人的数字能力还要归功于自幼在学校中所受的数字强化教育。东亚的儿童无一不被繁重的算术功课压得抬不起头来。但这只是东亚人长于数学的一个方面,不能不说汉字的功效从根本上造就了东亚人数学的大脑。

德国人能在压力下打仗,但德国人可能永远不擅长心算,只因德文根本无法用于心算。

法国人不用压力就可以浪漫,但法国人口算不了加减乘除,因为法文本不是用于“斤斤计较”的语言。

东亚人受益于数字,受益于超常的计算本领,而且受益无穷;因为现代经济是商业的经济,商业经济的关键是利益的计算。东亚经济高速起飞可以说是东亚人擅算的结果。东亚的华人之所以能控制该地区的经济,一半是由于勤俭耐劳,一半是由于善于计算。

东方明珠上海就是在上海人超常的精算中算出来的;

犹太人的“全球经济魔术师”的名声,也是从精打细算中得到的。

精算的本领标志一个民族的智商,精算是现代经济不可缺少的手段。

然而,过度的精算也是不值得提倡的。精算的聪明有可能被过度的精算抵消。

犹太人就是一个例子。犹太人因精于计算而在世界范围内攫获、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却也因过于精算而招致了全球的骂名。

东方人在世人眼中精于计算,却又常常失于精算;东方人聪明,却往往被聪明所误。

这是一个大账和小账的问题。东方人善于算小账,却不精于算大账,美国人虽然不会数数,却发明了比人脑更高效的计算手段——电脑。

人脑能算得过电脑吗?

小算盘能算得过大算盘吗?

东方人、中国人善于数数,却在数学总体发展上逊色于西方;中国人在个人智商上应该高于德国人,但德国人合伙造出的奔驰汽车却风靡中国。

看来数来数去还是会算大账为好。

当然,小账还是要算的,不算能从店铺里把东西买回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