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能“关照”日本人吗?
不能,绝对不能!
为什么?
因为独立性极强的美国人根本不懂得相互“关照”二字是什么意思。如果说:“よろしく”用中文表示成“多多关照”都十分牵强附会的话,用英文表示就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了。
英文中有一个词组,叫做“Take care of”,大意是“照顾”的意思,从语意来看与日文中的“よろしく”比较接近,但因大多数美国人极为要强,一般不愿被人关照,所以这个“Take care of”一般只用于如下代表性的场合:
——一个壮年男子面对一个尿布总是脱落的婴儿;
——一个护士面对一个面部神经全方位麻痹的病人。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男子要“Take care of”婴儿,要去为他(她)提尿布;护士要“Take care of”病人,要用手猛扇病人的脸,帮他(她)尽快找到知觉。
而日本人一见面就要“よろしく”一下,就要向对方提出照顾的要求,使用“Take care of”一词翻译合适吗?贴切吗?
所以在我多年对日英两种文字进行对比研究的过程之中,一直十分关心“よろしく”一词在英文中如何翻译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研究日美两种文字的首要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日美两国人民见面时如何打招呼,如何建立双方第一印象的问题。
你能想象当一个日本人与一个美国人相见,日本人先是深深鞠上一躬,然后递上名片,再按日本人习惯的方式请求对方“よろしく”——“关照”一下时,美国人将做出何种反应和回答吗?
他们会想到尿布即将脱落的婴儿而冲上去掏日本人的屁股?
还是想到面部神经全方位麻痹的病人,而狠狠地给他一巴掌?
而站在他们大鼻子下面的却是腰缠万贯的东方大款——日本。
美国人会反过去鞠上一躬,回答道:“OK,I will take care of you!(好,以后我会照顾你!)”吗?
当然不会,初次见面,凭什么呀?
所以说当日本人初次与中国人见面、初次鞠躬、初次递名片、初次“初次见面”,并初次要求“よろしく”的时候,中国人能够按照东方人的思维逻辑,并根据日本人在历史上一贯向中国所提的要求,将“よろしく”理解成“多多关照”的意思,并毫不吝啬地一口答应对对方进行一如既往的“关照”。但这一点美国人就做不到了,只因在美国人的字典和主观意识中,两人初次见面,尚不知对方姓什么叫什么,就提出要享受帮助换尿布或扇耳光的待遇,简直荒唐透顶,毫无自知之明,甚至是在做白日梦!美国人会那样好说话吗?会那样仁慈那样傻吗?
美国人又不是中国人!
所以日本人便知趣地在与美国人初次见面时将“よろしく”那几个音符小心翼翼地吞回去,咽到肚里偷偷地消化掉。因为他们知道说了也翻不成确切的英文;即使翻成确切的英文了,美国人也不会痛快地答应,更不要奢望美国人将“关照”落实到行动上了。
所以你会很少见到日本人在美国人面前使用“よろしく”这个礼貌性用语。
这里面还有一个东西方人个性上的差别。
当日本人向日本人或中国人提出“多多关照”的要求时,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字面上的,是需要对方帮助、照顾的意思。这一层意思往往是实的,比如在生意上真的需要对方照顾,比如在官场上真的需要对方提拔,诸如此类。
另一层意思却是虚的,纯出于礼貌。当一个在马路上踩了你一脚的日本人或一个在酒吧里喝得看什么都是重影的日本人对你说一声“よろしく”的时候,他当真是需要你以后再关照他吗?不是,他是出于礼貌,他是在用“请多多关照”拔高你的身份,因为只有长辈对晚辈、前辈对后辈、上级对下级才能关照、才有资格关照。
在东方人的圈子中,将对方的身份主动抬高是一种表示礼貌的方式,就好像人工修建小水坝一样,坝修成后先往下一个猛子扎下去,然后再从水中抬头看着对方,对方也就高大起来了。所以东方人的礼貌总是以自我贬低和自我牺牲为代价的,说得狠一点叫做“自我作贱”式礼节。
这种礼节和礼貌的另一个先决条件是东方人所共同拥有的等级意识。东方人历来认为人有高低上下之分,这在两千多年前就由孔老夫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了规定并在中国社会中深入人心,后来又被遣唐使们非法出口到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日本(之所以用‘非法’二字,是因为当初日本并未付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但不幸的是后来中国有了“文化大革命”,日本却没有过“文化大革命”,因此中国人首创的那些等级观念以及其副产品,如礼节、礼貌等,就由日本人原汤原汁地保留下来。
于是就有了“よろしく”,就有了“多多关照”,于是就有了中国对日本人迫切要求关照心情的理解和美国人对日本人那种心情的疑惑和摸不着头脑。
美国人可没读过圣贤之书,因此也没“君臣父子”过。在美国短短的才三位数的历史上既没有过“君”,也没有过“臣”,只出过用手脚二十个指头就差不多数得清的“总统”们;在美国人的家庭中既没有中国人意念中象征权威的“父”,也没有东方人传统意念中比孙子还不如的“子”;在美国人的男女关系中既没有有泪不轻弹的“男人”,也没有与“小人”同类的“女子”,而在这种没有君臣父子、没有男女、没有尊卑贵贱、没有等级概念的社会中出生和成长的美国人,又怎么能理解何为“自贱式”的礼貌和礼节,何为“よろしく”呢?
但如果说美国人压根就没关照过日本人,那也是不大符合实际情况的。在美日交往史上美国人的确没少“Take care of”过日本。蝴蝶夫人就是被美国海军最早关照的日本妇女之一。二十世纪初包括美国在内的八国联军来华作恶时也没忘记带上他们的亚洲小强盗——日本,再后来,美国照顾日本的事例就更不胜枚举了。
——如战后麦克阿瑟在东京当日本的太上皇;
——如两年前美国大兵在长崎强奸日本女孩;
——又如美军在日本本土犯的那个发射上千枚含辐射材料炮弹的“过失”……
日本似乎也离不开美国的关照。日本与美国去年更新的《日美保安条约》就是这种“老大哥对小老弟”关照关系的进一步扩大和延伸。
日本通过这种加长的关照关系想达到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是再在东京增设一个美军司令部,还是再让美国大兵在长崎强奸几个日本妇女?
或是再发上几千枚辐射力更强的炮弹?
日本人在要求美国人“よろしく”时肯定忽视了一个语言学上的美日差异,就是美国人是根本不懂得“よろしく”所言何物的,在他们的字典中只有“Take care of”一词与之近义,但美国人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Take care of”日本呢?
是把日本当成了尿布即将脱落的婴儿?
还是把日本当成了面部神经全方位麻痹的病人?
好好想想吧,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