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音是怎样形成的?

美音是怎样形成的?

英国人和美国人虽然一脉相承、一张嘴巴出气、一个鼻孔喘气,但两国人讲话的口音并不完全相同。

一个讲英国之声,一个讲美国之音。

英音和美音有何不同?

总的来说英国人说话的语调是:深沉,深沉,再深沉;而美国人说话的语调是:粗犷,粗犷,再粗犷。英音听起来给人一种既抑郁又晦涩的感觉;美音听起来则给人一种既开朗又轻狂的感觉。英音听起来像是出自没吃饱饭或是底气不足的人之口;美音听起来像是出自打着饱嗝或是吃饱了撑着的人之嘴。

英音听起来保守;美音听起来自由。

英音一节节往下降;美音一步步往上蹿。

英音听起来十分沉闷,如同打不响的炮;

美音听起来万分清脆,脆得如同点射!

英音如老人之呻吟,最适于念悼词;

美音如雄鸡之高唱,最适于吵架。

英音沙哑;美音嘹亮。

讲英音用喉部,讲美音用鼻子。

喉部转起来如磨豆浆,鼻子扇起来如拉汽笛。

英音没“儿”音,美音不能没“儿”音。

英音带了“儿”音便没了绅士的风度;美音没了“儿”音就肯定会窒息,就没了讲话人的自由,就没了人权,就不人道。

英音是莎士比亚的语言,所以“沙”哑;

美音是林肯的嗓音,所以“铿锵”。

英国用英音向全世界播放英国人的心声,名曰“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美国用美音向全世界播放美国人的肺腑之言,名曰VOA(Voice of America)。

这两种声音被最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于是人们便自主不自主地熟悉了深沉、抑郁、晦涩、底气不足、保守、节节下降、沉闷、如呻吟、沙哑、嘀嘀咕咕、如磨豆浆、不带“儿”音的、反映英国人心声的——英音,和粗犷、开朗、轻狂、如吃饱了撑着的、一步步往上蹿的、清脆得如同点射的、如雄鸡高唱的、如拉汽笛的、带满了“儿”音的、铿锵的、宣泄美国人肺腑之言的——美音了。

同是英人的血统,却用不同口音讲同一种语言,乍一听没什么新奇,因为英伦三岛和美洲大陆分处大西洋两侧,不同地方的人讲不同的方言,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细想起来,英音和美音不同又好像没有足够的理由和依据。

两三百年之前,当英国人坐船冒着千难万险来到美洲大陆时,应该是讲纯正的BBC音的,是什么因素使那些移民在短短的两百年间将BBC演变成VOA了呢?

算起来,中国广东地区的华侨扎根南洋或其他大陆也有一两百年历史了,从中国向海外移民的海外华侨总数有五千万之多,但中国人何曾在海外发明、发展了一种海外华人共用的海外方言呢?

好像没有。无论广东华侨在海外侨居多久,好像都仍旧操着原装的广东话、潮州话或中国其他地区的方言。

但移民北美的英国人却十分独特,他们发展了一种与原居地十分不同的VOA。

为什么?

是因为与土著的印第安人混居、融合?

不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英裔白人未曾与任何土著人或黑人混合或融合,他们大多是在自己的种族圈子里生活的。

是因为身体结构的变化?因为鼻子长大、加长了?因为鼻子长大、加长了后才派生出了浓重的带“儿”音的鼻音?

好像也不是。的确,生理结构的变化会带动发音和音域的变化。如果您有儿子的话,请注意一下,在十二三岁长出喉结后,他的声音在几天之间便会从童声变成大老爷们的声音。我想英国人在移民北美后,大多数人的生理结构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儿子那么显著的变化吧!

带着这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本人还专程去英国考察了一下“英国原人”的体型结构,试图与他们的美国后裔做一下横向的对比。其结果十分令人失望。本人发现:第一,虽然英人比美人略苗条一些,但鼻子的大小还是基本匹配的;第二,英国人说话的确个个都像BBC,都具备BBC的基本特色,都底气不足,都保守,都节节下降……

本人由此得出了英人、美人在生理上仍然同种的结论。

看来这不是个硬件的问题,是个软件的问题。

不是个生理的问题,而是个地理的问题。

不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

是个心情和感觉的问题。

遥想三百多年前,当那些人从窄狭的岛国、从阴霾的雾都,经过数十天的漂泊,冒着被大海吞没的危险踏上美洲大陆,看到了广袤的大地和山川,看到了飞流千尺的瀑布,看到了在荒原和河流之间奔跑的成群的野牛和奔马的时候,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慨叹!

他们会顿觉大陆之辽阔,他们会从肺腑中发出“啊!”的长长的感叹!感叹大自然,感叹新大陆。

在他们的心中会顿然奏响一曲壮丽的交响曲——《自新大陆》!

那时英国还是一个地道的、正统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虽然君权已被从至高无上的地位下放,但封建色彩还十分浓重;而那些敢于并试图移民他乡的移民,大多数是那种保守而封闭的体制中的不得志者和弃儿。在他们的前半生中,他们厌倦了英国皇家的权贵、政府的造作和以等级制为基础的陈腐的社会体制;他们之所以远涉重洋,之所以背井离乡,都抱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发现新大陆,寻找自由,寻觅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新生!

所以当他们踏上广阔的北美大地,呼吸到那由大自然的神灵酿制成的、新鲜的、不带任何人为造作成分的空气时,他们怎会不扩张开全部的肺腑,敞开全部的胸襟,张开鼻扇,并用十足的底气大喊一声:“Oh,America!”(“啊!美洲!”)呢?

读者注意到了吗?读者听清楚了吗?他们喊出的是什么声音?就是那种粗犷、开朗、轻狂、饱满、向上、清脆、嘹亮、铿锵、带着“儿”音的发自肺腑的声音,那就是VOA,那就是美音!

这可能就是美音诞生的缘由和美音形成的过程。

英音向美音的转变,似乎除此之外找不出其他可信的缘由。英音向美音的过渡可能不单是一种语言本身的变化,而且是一种社会体制变更和由此作用在人类心灵上的变化的产物。大自然为英裔移民解开了心灵上的羁绊,而获得心灵自由的人类在无意中改变了自己讲话的特征。

心灵改变了语言。

语言是什么?不就是人类的心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