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语言的意境

动物语言的意境

语言的最高意境应该不是中文,不是英法德文,不是广东话、杭州话,不是普通话和世界语,甚至不是童言,而是动物的语言,是语言中的动物,是一切物种,是物种的一切,是超人、超国界、超意识形态、超人类种族、超出一切与人类语言有关的意境。

是动物语言的意境。

是将人作为万物中的一种而直观的意境。

是将人看作不是人,或者不只是人,而是物种之一、动物之一的意境。

人应回归动物。人本是动物,人的本性中的绝大部分是动物性的,或者说,是与其他动物没什么本质区别的。

猴子会叫,人会说话;

马会奔跑,人会走路;

猫会交配,人会生孩子。

人与猫的区别可能只在于限制自己的交配,在于只生一个孩子——在中国。

上苍看人如看驴,看马,看蛇;在上苍的眼中,人、驴、马、蛇都是他(她)创造的。

在上苍眼中没有法语,没有英语,没有斯瓦西里语;只有人语,只有猴鸣,只有马嘶,只有树叶的婆娑,只有鲸鱼的如猫的叫声。

上苍如果存在的话,他(她)的耳中没有人话,或不只是人话,不只是人心目中的人话,而是无法计数的万物中的一类所发出的声音。

人的语言原本就居于这样的地位。

鱼有鱼的语言。人不仅永远无法真正听懂鱼的语言,绝大多数人甚至从未听到过鱼的语言,因为鱼生活在水的世界之中,人永远无法真正了解水的世界,因为人无法在水中生存。

谁说这个地球是人的世界?

人的总数有鱼多吗?恐怕没有。

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地球的真正主人是鱼,因为地球的绝大部分是由水构成的。人可以无休止地破坏环境,可以继续使地球加温,使南北极冰层融化,使大陆消失。那样做的结果就会更加证明这个世界是水的世界。鱼不怕整个地球成为水的地球,但人怕。

人在破坏地球的同时又去开发新的星球,使之成为代用星球,这难道不是在舍近求远吗?

地球本够人类居住,只要不再破坏的话。人也许是在试图通过开发新的星球向造物主显示自己超过其他物种的技术能力,但那本是一桩不自量力的事。不,可能那正是造物主设下的圈套。他(她)将一种特异功能——科技赐给了人类,却有意让人类无节制地运用那种功能,让人类毁灭自身,使地球的物种再次达到平衡和平等。

人是万物之中“无恶不作”的“坏孩子”。造物主有意纵容那些坏孩子——通过给与他们聪明的头脑,再用那头脑去“耽误”他们,让他们自我毁灭。

因为造物主是公平的,因为他(她)既是人类的主宰和庇护者,也是鱼、虾、草木、山脉的主宰和庇护者。

人类从数万年前的物种之一发展到今日的数十亿之众,将一个物种均衡的地球变成了原子弹阴影覆盖下的地球。人类的所作所为是极端自私的,是无道德的,是会自食其果的。

人类若不猛醒,必定会受到惩罚,会受到万物的共同讨伐:鱼用海水,树用台风,山脉用泥石流,大气层用身上的漏洞。

如果人类的语言真如西班牙人塞拉所说的,两千年后只有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英语和中文的话,那一定不会是人为的结果。

两千年后法国、德国、俄罗斯绝不可能毁灭于人类之间的战争。人类之间的战争——即使是核战——也不可能把一个民族消灭殆尽;如果国家灭绝的话,则必定是出自大自然之手,必定是在自然的报复中灭亡。

人类还会有两千年寿数吗?

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以大约每年一度的高速上升,如此类推,五十年后是否该上升五十度呢?

谁可在如此的气温中生活?

鱼可以,因为海水是凉的。

人却不能,除非人全变成鱼,变成将要被人吃光的鱼。

可怜的鱼,更可怜的人!

这本书本是为人类的语言而写的,却在无法自制中写到了动物,写到了动物的的语言。

这本书既是写人类语言的,也是写动物语言的,因为人也是动物。

人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归根到底也是动物的事实,才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才会放弃狂妄自大,才会顺乎天意,学会明哲保身。

除了人之外的动物界的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应该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本人却无力、无能去写那样一部书。

本人既不是飞鸟,也不是走兽,更不会潜入海底去采访无以计数的鱼类。

鱼并不知水上有人,鱼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海里有山,有树,有海马,有海怪,海底本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世界,一个如陆地上一样完整的世界。

但鱼不会破坏那个世界,鱼比人聪明。

当鱼知道海面上还有另一个世界的时候,除了两栖的鱼以外,绝大部分的鱼已经死了,所以它们永远不会知道有人类这一物种的存在。

人何尝不是另一种鱼呢?

人会知道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吗?在知道有那个世界后人不会立即死亡吗?

可能死亡对于人来说,就如同鱼被钓出了水面。

在树的眼里这个世界上只有树;

在山的眼里这个世界上只有山;

因为山根本看不到渺小如蚂蚁的人。

造物主却能看到这一切的一切。

造物主能看懂人,看穿人。

而人不能。

人连自己的语言都懂得不多。

在本人的幼年时期,满眼是“大人”。

在本人的青年时期,满眼都是与自己一般高的人,当然也有高出一般人的巨人和伟人。

年近不惑,人类在本人眼中竟突然间全变成动物了。

连本人也是数十亿“只”人中的一“只”。

可能原本如此,理应如此。

在释迦牟尼的眼中人应是动物,否则他不会教育人“众生平等”;

在耶稣基督的眼中人也只是万物之中的一种,否则他不会让信徒博爱他人。

在造物主的眼中更是,因为所有万物都是他(她)辛苦创造出来的。

语言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人与众生平等,人便要平等地对待一切生命的语言;

人要博爱众生,便应以博爱之心倾听一切生命的声音。

那其中有呼唤,有爱,也有祈求;有中、英、法、德、俄文,也有千万种其他类别的语言。这些都需要整理成册,都应用诗的语言去讴歌!

但这些还是请别人去做吧。

本人实在是太累了;人类也实在活得太辛苦了;那件工作还是让鱼儿或鸟儿去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