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汉字的中国还是完整的中国吗
不是!失去汉字中国将会不复存在。
失去汉字的中国即使存在,也不复统一。
失去汉字的中国文化将不再是独特的文化。
失去汉字的中华民族将面临民族存亡的危机!
绝非危言耸听!绝非胡说八道!
近百年来,的确有人多次建议并试图用拉丁文拼音替代汉字,理由是拉丁文拼音比汉字更易书写,更易流通。
幸亏那时没有那样做,幸亏即使那样尝试了也没有在全国推行,否则将会给中国带来比“文革”还要惨重的灾难。“文革”所做的只是破坏文化的发展,而取消汉字将彻底毁灭汉文化。
好悬!好险!
改变或取消汉字的事的确有许多先例。
日本人那样做了。日本人用平、片两种假名取代了部分汉字,在表意文字中夹进了表音文字。日本人因此受益匪浅,因为那样做使日文形声并茂,相得益彰。
朝鲜人那样做了。韩国人那样做了,朝鲜人也那样做了;前者用韩文字母顶替了原有的大多数汉字,后者则将汉字彻底地清除出去。
越南人也那样做了。在法国人的唆使下,越南人用拉丁字母将原有的汉字“格杀勿论”地“斩尽杀绝”了。
日本、朝鲜、越南等民族所走的,是用字母取代方块字、用拼音文字替代表意文字的“脱汉”的路。道义上的得失姑且不论,单从文字本身的功能来说,由汉字向字母的转化并未对这些国家及其民族、文明的存在产生什么负作用或不良的影响,不用百分之百汉字的日本照样强大;没有汉字的越南照样统一;南北朝鲜的分裂也并非是因为语言上的取舍所造成的。
那是那些国家的自由,因为它们原先使用汉字就是借用。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然而唯独中国人、中华民族不能放弃汉字,不能脱离汉字。
为何?
先说最显而易见的原因。
失去了汉字,中国人就将失去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丰厚资源。因为五千年的文明是汉字的文明,是用汉字书就和传递的文明。
那样做如同脱胎,如同失去基因。与母体胎盘半途脱落的胎儿将是死胎、怪胎,或是病秧子!
那样做中国人将不能再读唐诗或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于白写,梦等于白做……
中华文明将随着拼音文字的全面登场而被画上一个圆圆的休止符,被历史所尘封。汉字文明将遭受两千五百年前古埃及象形文所遭到的同样的厄运——绝种!
那样做听起来很复杂,做起来却异常容易。有什么比丢弃更容易的呢?
创造一种文字体系需要千年的努力;忘却一种文字最多只需一代人。
当初只要政府下令全部禁止使用方块字,不出二三十年,汉字就可能成为永远的过去,成为古埃及文、古楔形文字,成为满文、金文,成为拉丁文。
那些都是曾经辉煌、曾经风光过的文字。
汉字只要停用二三十年,就会成为考古的对象。
绝非戏言,绝非危言耸听。
以上是抛弃汉字的第一个后果——文明的断裂。这个后果与其他的相比是最不足为惧的,是纯粹文人式的杞人忧天,是小资产阶级的无病呻吟。中国的绝大多数老百姓并不以文化、文明作为第一需要,中国人并不是人人都喜读唐诗,喜读《史记》,喜做“红楼梦”——那都是读书人做的事。老百姓的第一需求是“食”,是吃饭,是维持保证能吃上饭、吃好饭的政府和国家。本文根本就不是写给那些读唐诗、《史记》和《红楼梦》的文人们看的;本文想阐述的是失去汉字后将给中国带来何等的政治性灾难。
失去汉字后中国将国之不国,中国将面临分崩离析!
原因只有一点:汉字是一种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表意文字,如果将象形文字进行拼音式的改良和置换,必须遵守一条文字本身的规律,即必须有统一的口语基础;换句话说,不能有迥异方言的存在。否则一旦用拼音文字取代象形文字,必然难以推行或保证统一的音调,整套语言系统必然会出现混乱,最终变异成不同的语种。而语种的分裂是国家分裂的潜在的前提。
汉语拼音只记录发音,而中国有上百种汉语的方言;一旦放弃将那些方言系于一体的基石——汉字,则根本无法制止不同语种的形成。
因为:
用拼音记录普通话得出的是一套字母;
用拼音记录上海话所得出的一套字母将与普通话不同。
用拼音记录广东话得出的又是什么呢?
——肯定是外语。
福建的每个村落都有迥然不同的方言,又怎样用拼音记录它们呢?
谁能保证、谁有能力让全中国人都放弃方言,只说普通话呢?
连秦始皇都不能!
日本人创造了平、片假名是因为日本只有关东、关西两种极为相近的方言;
韩国人、越南人能用拼音文字全面取代汉字,是因为在那两个国家中几乎没有差别很大的方言。
中国则不然!
一个“我”字中国有多少种发音!
如何将之用拼音统一后再在全国彻底推行呢?
并不是说汉语拼音不能统一推行,而是说汉语拼音只能在汉字存在的前提下作为一种辅助性注音符号推行,而绝不能喧宾夺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汉字,拼音不就成了言之无物、没有根底的符号了吗?
何况中文还有四声。
汉语拼音绝对不能取代汉字,一旦那样做了:
——不会讲普通话的人立即会成为文盲;
——绝大多数不会讲普通话的香港人面对拼音写成的报刊将成为外国人。
——各省的地方话会先后在文字上独立。
失去了统一文字,有多种“外语”同时存在的中国将面临分裂。
那样还有“食”,有“天”吗?国之不存,民将焉附?
前捷克斯洛伐克不就是因两种方言演变成两种语言,最终分裂成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了吗?
而那两种方言的区别远远小于北京话和上海话的区别。
前南斯拉夫不也因宗教和语言分裂了吗?
而前罗马帝国正是因方言不同,才最终分裂成法、德、意几个国的!
从文字的根基来说,英、法、德、意、西、葡等国应该算是同文同种,只因他们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不同的发音最终演变成了不同的语种,最终固化成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国家。
俄罗斯和众多邻邦不也正在因语言的不同而逐日疏远吗?
以上古今众多民族的先例还不足以借鉴吗?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是中国人的根。
拥有众多方言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中华大家庭为了得以统一,得以在共同的土地上共存,不能缺少统一的、共通的文字——方块字。
方块字将中国人的意识统一于共同的文字载体上,而正因有这个取自大自然千古不变的稳固载体的存在,特色迥异的各种方言、民族语言才能够自由、活泼地存在和发展。
统一和坚固成就了丰富和自由,而丰富和自由又充实了统一和坚固,这就是中华民族博大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