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治要诀

二、诊治要诀

(一)重气血

一方面,食管癌患者因局部食管肿瘤日渐增大,阻塞食管而影响进食。另一方面,因水谷难入,生化乏源,加之邪气伤正,全身气血津液耗伤,正气日虚。因此陈师在诊治食管癌患者时,强调一定要打开通道使其能进食,或者少量多次进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以保证患者气血生化有源。在用药上也常添入生黄芪、潞党参、西洋参或太子参等补益气血之品。

(二)宜辨证

陈师将食管癌主要分为痰气阻滞型、痰瘀阻滞型、阴虚内热型、气虚阳微型4种证型,其中痰瘀阻滞型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现简要介绍不同类型的症状特点。

(1)痰气阻滞型:一般见于食管癌早期患者,常见症状如食入不畅、胸膈痞闷,伴有隐痛、时有嗳气,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2)痰瘀阻滞型:一般为食管癌中晚期患者,常见症状如吞咽困难,胸膈疼痛,痛有定处,饮食难进,甚至食入即吐,吐物如豆汁,痰黏等,面色晦滞,肌肤枯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甚则坚如羊屎,小便黄赤,痰多,舌质暗红或绛紫,少津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滑或黄腻,或腐苔,脉细涩或细滑。

(3)阴虚内热型:也有称热毒伤阴型,一般为食管癌中晚期患者,特别是放疗后患者,常见症状如吞咽不利,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绛红或舌有裂纹,苔薄或光剥,脉细数。

(4)气虚阳微型:一般为食管癌晚期患者,常见症状如吞咽困难,饮食不下,神衰少气,乏力气短,面色白,形寒肢冷,面足浮肿,泛吐清水或涎沫,形体消瘦,溲清便溏,舌质淡胖,苔水白或腐苔,脉虚无力。

陈师指出,食管癌除上述辨证分型论治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可将食管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恢复期等四个不同阶段。陈师特别指出,西医治疗以放疗居多,中医多认为放疗为“热毒”,易伤津耗液,致肺、胃、肝、肾精亏热结,使很多放疗后的食管癌患者存在阴亏热结之证,在临床诊治时要做到随证或随症治疗。而且食管癌患者大部分都伴有吞咽困难,甚至滴水难入的情况,可使用中药如山豆根、刀豆壳、急性子、威灵仙、直僵蚕等通降散结。另因食管癌可能存在溃疡,使用中药时也需要注意预防出血和穿孔的发生,陈师常加入紫珠草、花蕊石、仙鹤草、干藕片等预防出血。

(三)予加减

(1)食管癌并发症加减用药经验:伴呃逆者,基本方加公丁香、柿蒂、江枳壳等;伴呕吐者,基本方加煮半夏、淡竹茹、旋覆花等;伴自汗者,基本方加浮小麦、麻黄根、生黄芪等;伴出血者,基本方加仙鹤草、紫珠草、花蕊石等。

(2)食管癌转移加减用药经验: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基本方加夏枯草、浙贝母、直僵蚕、山慈姑、蚤休(重楼)等;食管癌骨转移,基本方加绵杜仲、川续断、桑寄生、补骨脂、仙茅、仙灵脾等;食管癌肝转移,基本方加醋鳖甲、小青皮、广陈皮、醋香附、温郁金等;食管癌肠转移,基本方加败酱草、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食管癌肺转移,基本方加薏苡仁、金荞麦、鱼腥草、郁苏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