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治要诀
(一)重气血
大肠癌之所成,乃气滞、痰凝、血瘀、毒结,久郁互作,胶结留滞。痰凝、血瘀的形成与气机紊乱相关,肝气郁结,气滞不行,脾失健运,水液不化,水津聚而为痰。“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营血的运行,依赖卫气的统帅与推动,气机失调,血液运行障碍,停滞为瘀;而痰凝、血瘀的形成又可影响气机的运行。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五脏六腑,皆有经气,气的运行,存在于人体全身各处。气机不畅,郁滞肠腑,腑气不通,癌毒留滞,久踞化而为瘤,堵塞肠道,则出现腹部包块,肠道梗阻;肠道壅塞,不通则痛,则见腹痛症状;腑气不通,传导失常,则大便习惯改变。《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肿瘤乃积久而成,病久入络,伤及血分,则出现便血。
(二)宜辨证
陈师诊治肠癌讲求“随证治之”,所以在临床上以八纲辨证、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将肠癌主要分为湿热下注型、瘀毒内阻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两虚型和肝肾阴虚型五种证型,其中瘀毒内阻型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
(1)湿热下注型常见症状:腹部阵痛,便中带血或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或大便干稀不调,肛门灼热,或有发热、恶心、胸闷、口干、小便黄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瘀毒内阻型常见症状:腹部拒按,或腹内结块,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色紫暗,量多,烦热口渴,面色晦暗,或有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3)脾肾阳虚型常见症状:腹痛喜温喜按,或腹内结块,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或见大便带血,面色苍白,少气无力,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苔薄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
(4)气血两虚型常见症状:腹痛绵绵,或腹内结块,肛门重坠,大便带血,泄泻,面色苍白,唇甲不华,神疲肢倦,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形瘦纳少,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5)肝肾阴虚型常见症状:腹痛隐隐,或腹内结块,便秘,大便带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盗汗,遗精,月经不调,形瘦纳差,舌红少苔,脉弦细。
陈师指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肠癌的辨证分型不一定都是一一对应或者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阶段可能有相同的证型,比如肠癌晚期或放化疗期间均可见脾肾阳虚型。同一阶段也可能出现不同的证型或者几种证型兼见。还需根据前期的治疗情况,如手术后、放疗后、化疗后及未手术等不同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临床诊治时要随证加减,如化疗后常出现恶心呕吐、胃气上逆者常用煮半夏、淡竹茹、旋覆花、代赭石等。
(三)予加减
(1)肠癌相关并发症加减经验:合并肠梗阻,加生大黄、芒硝、莱菔子等;合并出血,加槐花、地榆炭、血余炭、荆芥炭等;合并腹水水肿者,加茯苓皮、海桐皮、大腹皮等;合并焦虑抑郁者,加柴胡、青皮、陈皮、郁金、白芍等。
(2)肠癌转移加减经验:肝转移者,加醋鳖甲、小青皮、北柴胡等;肺转移者,加薏苡仁、鱼腥草、金荞麦等;胃转移者,加蚤休、败酱草、薏苡仁等;骨转移者,加仙茅、仙灵脾、补骨脂等;腹膜淋巴结转移者,加山慈姑、夏枯草、黄药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