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治要诀

二、诊治要诀

(一)重气血

膀胱癌的形成是元气亏虚、邪毒入侵,以至阴阳失衡、气血功能障碍,久之,气滞痰凝,癌毒结聚,相互胶结,形成肿瘤。元气亏虚是肿瘤的病机根本,癌毒结聚是肿瘤的病机基础,气血失和是肿瘤的病机关键。

(二)宜辨证

陈师认为在治疗中应辨明病邪的寒热虚实和病程阶段,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疾病分期,注重攻补兼施、扶正祛邪,随证用药。肿瘤早期邪胜正不虚,应以祛邪为主;中期邪正相持时,应攻补兼施;晚期正气大虚,应以扶正为主,培本固元。正气充盛才能抗邪,驱邪外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调理顾护脾胃应贯穿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中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1)脾肾两虚型:多见于疾病初期或复发晚期体虚患者,脾肾亏虚,再则瘀毒日久,伤及脾肾导致阳气温煦、蒸腾、气化功能失司,影响膀胱气化及水道通调。临床症状多呈间歇性,无痛血尿,小便无力,腰膝酸软,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头晕,耳鸣,纳少,舌淡红、苔薄白或腻,脉沉细。

(2)湿热下注型:多见于膀胱灌注化疗期及化疗间歇期,多由湿热瘀毒及化疗药物蕴结于膀胱所致。临床症状多见血尿,尿急、灼热涩痛,小腹拘急疼痛,或纳呆食少,或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瘀毒蕴结型:可见于术前或术后以及局部复发的患者。临床症状多见排尿困难,小便涩痛或小便灼热,间歇性无痛性血尿或夹有血块,少腹坠胀疼痛,或腹部包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黄,脉涩或弦滑。

(4)阴虚内热型:多见于康复期或病变日久的患者,多是由于病变日久,肝肾阴亏,水不制火导致虚火内生所致。临床症状多见小便不畅,血尿,五心烦热,口干,消瘦,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舌红绛、苔薄黄,脉细数。

陈师指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膀胱癌的辨证分型不一定都是一一对应或者一成不变的,不同的阶段可能有相同的证型,同一阶段也可能出现不同的证型或者几种证型兼见。还需根据前期的治疗情况,如手术后、化疗后及未手术等不同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所以在临床治疗时要随证治疗。

(三)予加减

(1)膀胱癌患者常可见小便灼热涩痛,淋漓不畅,血尿,或尿频、尿急、尿痛等湿热下注的症状,治疗上常用陈氏抗膀胱癌经验方(湿热下注型)、八正散、小蓟饮子等加减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若出现血尿者,陈师喜用紫珠草、蒲黄止血消瘀;棕榈炭、藕节收敛止血;仙鹤草补虚止血;大蓟、小蓟、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血尿不止者,加白及、三七以止血,茜草、大枣以补血;若膀胱刺激征尤甚者,加用黄柏、黄芩、马齿苋以清热解毒;尿频、遗尿者,加益智仁、芡实、覆盆子、金樱子以固精缩尿;小腹胀痛、小便不利者,加枳壳、金铃子、大腹皮以行气止痛利水。

(2)选用特效抗癌中药:膀胱癌不同于一般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上抗癌解毒亦是重要原则之一。在治疗膀胱癌时,陈师常选用瞿麦、石韦、鬼针草等具有解毒抗癌作用的中药,临床上常在相关证型的经验方基础上添加,收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