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临证医案
医案1:甲状腺癌(术后伴淋巴结肿大)
张某,女,36岁,门诊病例。
● 初诊(2013.05.12):患者因甲状腺癌术、子宫全切术后、乳腺囊肿、乳癖、卵巢囊肿就诊。症见眩晕,舌暗苔薄黄,脉沉弦。
辨证:湿热内蕴。
治法:化痈消肿。
主方:陈氏抗甲状腺癌经验方加减。
蒲公英30g 建泽泻15g 泽兰叶10g 京丹参15g 瞿麦20g
生黄芪30g 京赤芍15g 漂白术15g 薏苡仁15g 绵茵陈10g
重楼6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 二诊(2013.06.01):患者甲状腺癌术后月余,眩晕消失。症见淋巴结肿大,舌暗苔浊,脉弦细。
辨证:痰瘀内结。
治法:活血化痰。
主方:陈氏抗甲状腺癌经验方加减。
大川芎6g 当归中9g 京赤芍10g 杭白芍10g 蒲公英18g
香白芷6g 橘核15g 浙贝母15g 青连翘15g 重楼6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 三诊(2013.06.15):淋巴结仍肿,苔微浊,脉细。
辨证:痰瘀互结。
治法:理气化结。
主方:陈氏抗甲状腺癌经验方加减。
左牡蛎30g 黄药子6g 夏枯草15g 浙贝母15g 制首乌30g
香白芷9g 青连翘15g 全当归10g 京赤芍12g 莱菔子布包15g
蚤休6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 四诊(2013.07.01):药后淋巴结肿大消失,偶有心悸,苔浊,脉缓。
辨证:痰瘀互结。
治法:化瘤宁心。
主方:陈氏抗甲状腺癌经验方加减。
薏苡仁15g 茅苍术12g 漂白术12g 浙贝母15g 黄药子4g
青连翘15g 香白芷10g 石决明先煎18g 仙灵脾12g 仙茅12g
远志肉10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案2: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
李某,女,42岁,门诊病例。
● 初诊(2014.06.03):因甲状腺癌全切术后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术后就诊。症见颈部淋巴结肿大,舌绛苔净,脉细数。
辨证:痰瘀互结。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抑瘤。
主方:陈氏抗甲状腺癌经验方1加减。
金银花10g 青连翘15g 嫩射干6g 苦桔梗10g 广陈皮9g
牛蒡子10g 云茯苓12g 黄药子6g 煮半夏10g 小青皮9g
重楼6g 生甘草5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牛黄醒消丸。
● 二诊(2014.06.20):甲状腺癌术后,状况较好。现症见颈部局部硬结,喑哑,舌绛苔净,脉细数。
辨证:痰瘀互结。
治法:软坚消结,利咽开音。
主方:陈氏抗甲状腺癌经验方1加减。
诃子肉10g 紫苏梗12g 淡竹茹10g 浙贝母15g 青连翘15g
广藿香10g 牛蒡子10g 生甘草6g 蚤休9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牛黄醒消丸服用。
● 三诊(2014.07.05):化疗后,局部硬结渐消,喑哑,舌绛苔净,脉细数。
辨证:痰瘀互结。
治法:软坚消结,利咽开音。
主方:陈氏抗甲状腺癌经验方1加减。
诃子肉10g 当归中10g 京赤芍15g 板蓝根15g 牛蒡子10g
川厚朴15g 紫苏梗10g 浙贝母15g 天花粉20g 重楼6g
缩砂仁后入6g 生甘草5g
共14剂,每日一剂,水煎服。配合服用消镇丸、牛黄醒消丸。
医案3:甲状腺癌(术后伴硬结)
周某,女,41岁,门诊病例。
● 初诊(2011.06.23):症见疲乏无力,舌红苔净,脉弱。
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健脾,扶正抗癌。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潞党参15g 漂白术18g 当归中10g 杭白芍15g 广陈皮9g
粉葛根15g 板蓝根15g 蒲公英30g 蚤休6g 生甘草6g
共10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西黄丸。
● 二诊(2011.07.06):经行腹痛,宫颈糜烂,黄白带下,舌绛苔净,脉弱。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燥湿止带。
主方:完带汤加减。
鸡冠花15g 椿根皮15g 白果10g 夏枯草10g 海螵蛸15g
漂白术30g 苏芡实15g 淮山药30g 生地黄30g 莲须10g
山慈姑6g 浙贝母15g 生甘草6g
共8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西黄丸。
● 三诊(2011.07.16):经治带下已瘥,少腹疼痛已缓解,舌红苔净,脉缓。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燥湿止带。
主方:完带汤加减。
山慈姑6g 浙贝母15g 鸡冠花15g 椿根皮15g 白果仁10g
生地黄30g 漂白术30g 淮山药30g 川黄柏10g 车前子15g
苦桔梗12g 牛蒡子10g
共8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西黄丸。
● 四诊(2011.07.28):腰痛,舌红苔净,脉缓。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壮腰健肾。
主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川独活6g 桑寄生15g 绵杜仲15g 川续断15g 车前子15g
淮山药30g 漂白术30g 生地黄30g 川黄柏10g 当归中6g
山慈姑6g 浙贝母15g 苏芡实15g 金樱子15g
共8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西黄丸。
● 五诊(2011.08.11)至九诊(2011.09.26):病情基本稳定,仍从前法治疗。
● 十诊(2011.10.16):经4个月左右的治疗,局部硬结均消退,腰痛缓解。现症见偶尔带下,舌红苔净,脉缓。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平肝补肾。
主方:小柴胡汤合完带汤加减。
北柴胡9g 杭白芍12g 制首乌30g 制黄精18g 菟丝子15g
漂白术30g 鸡冠花15g 椿根皮15g 生炙芪各10g 白果仁10g
苏芡实15g 山慈姑6g 浙贝母15g 金樱子15g
共8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西黄丸。
医案4: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
危某,男,48岁,门诊病例。
● 初诊(2011.04.24):甲状腺癌术(未全切)后,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症见疲乏无力,舌红苔净,脉弱。
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健脾,扶正抗癌。
主方:陈氏抗甲状腺癌经验方加减。
夏枯草10g 黑元参30g 浙贝母15g 香白芷6g 天花粉15g
牛蒡子10g 青连翘10g 京丹参15g 穿山甲先煎6g 直僵蚕10g
共10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西黄丸、消镇丸。
● 二诊(2012.08.22):患者又再进行手术,见淋巴结转移。症见疲乏无力,失眠,舌红苔黄浊,脉弱。
辨证:湿热内阻。
治法:扶正安神,清热化湿。
主方:和中茵陈汤加减。
粉葛根15g 绵茵陈15g 苍白术各10g 薏苡仁15g 广藿香10g
佩兰叶10g 黑元素30g 厚朴花10g 绞股蓝30g 蒲公英30g
青连翘15g 苏银花10g 煮半夏10g
共10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西黄丸、消镇丸。
● 三诊(2012.09.06):脉症同前。
辨证:湿热内阻。
治法:清热化湿。
主方:和中茵陈汤加减。
绵茵陈15g 青连翘15g 苍白术各10g 苏银花10g 厚朴花10g
绞股蓝15g 杭菊花10g 蒲公英15g 板蓝根15g 薏苡仁15g
牛蒡子10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牛黄醒消丸。
● 四诊(2012.10.22):经检查发现胸椎亦有转移。症见疲乏无力,偶咳嗽,失眠,口干,舌红苔黄浊,脉弱。
辨证:湿热内阻。
治法:清热化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加减。
法半夏10g 广陈皮10g 云茯苓15g 蜜紫菀10g 蒸百部15g
苏百合15g 瓜蒌皮10g 木蝴蝶10g 薏苡仁15g 茅苍术12g
佛手片10g 紫苏梗6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牛黄醒消丸。
● 五诊(2012.11.09):经治症状缓解,仍以健脾化湿为主。
辨证:湿热内阻。
治法:健脾化湿。
主方:二陈汤加减。
法半夏10g 广陈皮10g 茅苍术12g 薏苡仁15g 南沙参15g
云茯苓15g 地龙干15g 紫苏梗10g 干藕片15g 蜜紫菀10g
厚朴花9g
共10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牛黄醒消丸。
● 六诊(2012.11.27)至十二诊(2013.06.09):病情基本稳定,从上法治疗。
● 十三诊(2013.07.17):经2年左右治疗,症状缓解。现症见胸闷,胸背丘疹散发,苔浊。
辨证: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化湿。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二陈汤加减。
全瓜蒌20g 苏薤白20g 煮半夏10g 川厚朴15g 江枳壳12g
牛蒡子10g 茅苍术15g 广陈皮10g 五灵脂布包10g 蚤休6g
佩兰叶10g 绞股蓝20g
共10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服用牛黄醒消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