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治要诀
(一)重气血
陈师强调诊治恶性肿瘤的第一条是重气血,其中就包含重脾胃,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居于中焦,是升降的枢纽,脾胃健运,脏腑才能和顺协调,元气才能充沛。若发生胃癌,则患者脾胃功能将会不同程度受到损害,因此对于胃癌的患者更需要顾护脾胃功能,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二)宜辨证
陈师诊治胃癌,将胃癌主要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虚气滞型、气滞血瘀型、痰湿结聚型和气血两虚型五种证型,其中脾虚气滞型和气滞血瘀型是临床常见的两种证型。
(1)肝胃不和型常见症状:胃脘胸胁胀满不舒,或呃逆呕吐,胃脘可有压痛,痛引两胁,或可扪及肿块等,舌红苔白或黄,脉弦。
(2)脾虚气滞型常见症状:食少,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暗淡,神疲乏力,短气,纳呆消瘦,舌淡或胖大,舌苔白,脉弱。
(3)气滞血瘀型常见症状:胃脘疼痛,痛处固定,唇暗,口干,舌质红或暗红,有瘀斑、瘀点,舌苔白或黄,脉弦或细涩。
(4)痰湿结聚型常见症状:疲乏懒言,身重肢楚,胸闷气短,纳呆消瘦,腹胀便溏,舌质暗淡、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滑。
(5)气血两虚型常见症状:食少体弱,疲乏消瘦,面色白,舌淡苔白,脉弱。
陈师指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胃癌的辨证分型不一定都是一一对应或者一成不变的,不同的阶段可能有相同的证型,同一阶段也可能出现不同的证型或者几种证型兼见,比如化疗后可兼见脾虚气滞型与肝胃不和型。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情况如手术后、放化疗后、靶向治疗及未手术等不同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所以在临床上要个体化治疗,比如术后者多见肝胃不和,化疗后者多见脾虚气滞或痰湿结聚,未手术者多见气滞血瘀等。
(三)予加减
(1)胃癌相关并发症加减经验:合并消化道梗阻,加生大黄、芒硝等;伴有便秘、腹胀、腹痛者,加草决明(决明子)、江枳壳、川厚朴、全瓜蒌等;合并出血,加白及粉、海螵蛸、紫珠草等;合并水肿者,加建泽泻、云茯苓、车前子、大腹皮等;合并焦虑抑郁者,加北柴胡、杭白芍、温郁金、醋香附、佛手片等。
(2)胃癌转移加减经验:肝转移者,加醋鳖甲、小青皮、北柴胡等;肺转移者,加薏苡仁、鱼腥草、金荞麦等;肠转移者,加败酱草、薏苡仁、鬼针草等;骨转移者,加仙茅、仙灵脾、补骨脂等;淋巴结转移者,加山慈姑、夏枯草、黄药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