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句的长短

第十节 句的长短

从长度方面看,一切的句可以分为长句和短句两种。长句,是形体长、词数多的句;短句是形体短、词数少的句。

短句,形短而简单,颇宜于记录简单的事端。凡是给儿童读的文章及通俗用的文章,都该多用这一种句。记儿童及知识肤浅人的话,也常用到这一种句。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记闰土的话: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用了这些短句,便极像儿童的口吻神情。短句也宜于记录迅速的变动。如沫若先生译的《瞬间》诗,便是一个极端的例。短句又宜于描写急促的语言。如《池边》中——

什么?怎么说?

还拖延些什么呢,赶紧去,要迟了!

等几句,也便是个一例。至于普通的时候,这等短句,大抵用在特须劲拔即顿挫的处所。

然而短句,实在难以表明繁复的意思。所以表明繁复的意思的时候,终是免不了要用繁复的句子,即长句。因为:繁复的意思,内中各部分的意思,大抵有互相牵连的关系;这等牵连的关系,又大抵须用长句,才能明白表示。在这时候,自然须用长句。例如《儒林外史》中王冕母亲对王冕说的——

我儿,你历年卖诗卖画,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我虽年老,又无疾病,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时不妨。

这一句话,是针对上文王冕那“只是母亲在家,放心不下”一句话说的,主意是在“你自放心出去……”一截,其余都是从属的话。那些从属的话,我们若要使彼各个分离成句,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是彼的关系,怕不能这样一目了然了。所以遇着这种情景,又以用长句为宜。

然而句子过长,却又容易使人看到下半句,忘了上半句,反而不能一目了然。所以斟酌长短,固然是造句的一件要事,同时也是一件难以概括说明的事。但超过五十个字的长句,总以不用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