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多读小说

第一章 多读小说

旧式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都视小说为伤风败俗,引导青年到邪途去的东西,所以相率禁止青年看小说书。记得我已经进了省城的陆军学校,暑假回家,行囊中夹有一部《西厢记》,被我母亲发觉了,把我严厉地教训一顿。但是我可以说:从前我写文言文还算通顺,那是我自己读《左传》,读《史记》的一点成绩。我读《史记》,起初并不是“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的圣贤之徒的见解,只是把它们当小说读,因为《游侠列传》描写朱家,郭解之徒的慷慨好义,陡增我的英雄豪侠的气概,尤其是在无形中鼓励我的“时扦当世之文罔”的精神。《项羽本纪》(或作《项籍本纪》)中的鸿门宴一段的叙述,它把樊哙的状貌举动,既写得如是之令人可怕,而他责备项王助沛公张目,又如是之理直气壮,截铁斩钉,无怪“项王未有以应”,因此解了沛公之围,这又好像《水浒传》上梁山泊豪杰劫法场的时候,“却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那个“虎形大汉”就是黑旋风李逵,劫法场时的李逵和鸿门宴上的樊哙两人的身份性格叙得差不多,真令人读了起劲!至于《滑稽列传》,更使人生意盎然,发人深省,这种描写不但有趣而且足以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志趣,鼓励人的道德观念,这样地读文言文,也必须这样的文言文才可以读。因为它和小说差不多,然而它对于青年人的教育作用,并不止于文字的熏陶。现在我们当然不主张专门拿这一类的文言文来做青年学生的读物,因为有许多白话文学——小说的名著,已经够我们读的了,《史记》这一类的文字,只可当作副料;因为读的时候,总归有些困难,而内容又与现代生活相去太远,舍近求远,似乎不值。至于白话文学从《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起,直到鲁迅、郁达夫、郭沫若、胡适、徐志摩、周作人、茅盾、冰心女士、蒋光慈、叶灵凤,以及高尔基、杰克·伦敦、辛克莱、巴比塞等的作品,它们的立场虽有未能尽为我们所赞同,但它们的描写技术和它们代表时代之丰富的精神与内容以及它们之中所显露的现代社会之阶级的矛盾与斗争,实在足以给青年以极大的指导与兴奋,绝非什么《古文辞类纂》《曾氏百家杂抄》《唐宋八家文》等等所可比拟的。譬如茅盾的三部作品,他本人的观点我们固然反对,然而他这三部小说所描写的事实,确是大革命后的小资产阶级找不着出路,对于前途彷徨无路,悲观失望的“幻灭”“动摇”的实际情形,并且是大革命本身为了错误的领导政策所戕杀的一个消极的,从旁面反证的批评!若果一笔抹杀如某批评家之所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又如《红楼梦》,从前一般社会视之为淫书,现在则视之为文学宝典,宜与《左传》《史记》相颉颃。然而我们现代青年读《红楼梦》时,究竟从什么地方着眼,才可“探骊得珠”,打进《红楼梦》的“琼楼玉宇”、宝树瑶花?能找到这个着眼点的,恐怕不多。一来是研究《红楼梦》的沿革的大家胡适先生没有告诉我们,而一般学校的国文教员更无暇注意及此。所谓金陵十二钗,所谓“碧纱窗外,我本无情;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所谓宝钗如何,黛玉怎样,都不过是作者的“工作的框壳,他的宫殿的外围”,可惜后人大半“虚费光阴,停留在这外围”,没有“钻进伟大建筑物的里面”去,所以不曾“在那里发现无数宝藏”。所以作者早已知道后人解其书者必少,故预先就发感慨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荒唐之言”正是此书的框壳,它的宫殿的外围,而“一把辛酸泪”中所包含的无限意思,正是它的“宝藏”。所以我们现代青年读小说,应当另换一种方法,另具一副眼光,譬如读《红楼梦》,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它所表现的社会阶级的关系:

(1)……贾珍……因在厅上看着小厮们抬围屏,擦抹几案金银供器。只见小厮手里拿着一个禀帖并一篇账目,回说:“黑山村乌庄头来了。”贾珍道:“这个老砍头的!今儿才来!”贾蓉接过禀帖和账目,忙展开捧着。贾珍倒背着两手,向贾蓉手内看去,那红禀上写着:

“门下庄头乌进孝叩请爷奶奶万福金安并公子小姐金安。新春大喜大福,荣贵平安,加官进禄,万事如意。”

贾珍笑道:“庄家人有些意思。”贾蓉也忙笑说:“别看文法,只取个吉利儿罢。”一面忙展开单子看时,只见上面写着:

“大鹿三十只。獐子二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百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野猫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瓤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担,碧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担,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粮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顽意儿:活鹿二对,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这一篇地租及各种必需品的清单,很明显地写出当时贵族地主剥削农民的脂膏如何丰,这些东西,农民自己是吃不着的。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并且表现地主与农民的身份,简直是两个极端。然而这个贵族地主的土地还不止此,所以下面接着又说:

贾珍看完,说:“带进他来。”一时,只见乌进孝进来,只在院内磕头请安。贾珍命人拉起他来,笑说:“你还硬朗。”乌进孝笑道:“不瞒爷说:小的们走惯了,不来也闷得慌。他们可都不是愿意来见见天子脚下世面?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闪失。再过几年,就可以放心了。”贾珍道:“你走了几日?”乌进孝道:“回爷的话:今年大雪,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难走得很,耽搁了几日。虽走了一个月零两日,日子有限,怕爷心焦,可不赶着来了?”贾珍道:“我说呢。怎么今儿才来?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乌进孝忙进前两步,回道:“回爷说……小的不敢说谎。”贾珍皱眉道:“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银子来。这够做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叫别过年了!”……

既然“如今……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那么,以前的庄子还更多了,这个贵族地主的土地,真是可观了,这是一。乌进孝一个庄子送来如是之多的农产品及副产品,那么,八九个庄子的租物更不知有多少咧?这是二。这在现在的资本制的地主,即大地主资本家看来,或者还算不得一回事,然而在三百年前封建贵族与封建地主所剥削农民的租物却不能不令人惊讶。但是当时的贵族与奴隶的关系怎样呢?再望下看:

(2)袭人冷笑道:“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定还要拣实在好的丫头才往你们家来?”……

(3)……鸳鸯只咬定牙不愿意。他哥哥无法,少不得回去回复贾赦。贾赦恼起来,因说道:“我说给你,叫你女人和他说去,就说我的话!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若有此心,叫他早早歇了!我要他不来,以后谁敢收他?这是一件;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外边聘个正头夫妻去,叫他细想:凭他嫁到了谁家,他难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服了他!要不然时,叫他趁早回心转意,有多少好处!”

我们从第(2)节可以看出贵族地主家中还像有奴隶的制度(这制度一直到民国初年,现在实际上还存在着,不过名义上不存在了罢了);从第(3)节我们可以看出贵族对于奴隶的贞洁生死为所欲为。至于这些贵族对于平民的压迫欺凌,更是一言难尽。例如:

(4)雨村道:“方才何故不令发签?”门子道:“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门子道:“如今凡做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

这一席话描写《红楼梦》时代之达官贵人,地主豪绅,对于一般平民的压迫、欺凌,真是穷形尽相!

(5)又如“为什么《红楼梦》作者偏要从这‘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说起呢?……自然是要:

(A)用刘姥姥的‘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与‘狗儿’的‘家业萧条’,给人‘作些生计’,即卖劳力度日的生活,与荣国府的豪华奢侈的‘朱门酒肉臭’的生活相对照,以象征当时社会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状况。

(B)从一个乡下老刘姥姥的眼中对于荣国府中的一切景象——从物到人,从奴仆到主子——处处表示惊奇,以象征当时社会中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或则说,两个阶级)——一个是贵族和大地主的世界,一个是农民的世界。譬如说,刘姥姥眼中的‘蓉儿’,即凤姐口中的‘侄儿’,又如周瑞家的眼中的‘板儿’,即刘姥姥口中的‘侄儿’,经了周瑞家的一解释,便显出他们中间相隔的多么远呵!”(王灵皋编《国文评选》第三集21页)

《红楼梦》中的所蕴藏的许多精彩动人的批评与夫深深地暴露当时社会阶级的矛盾的描写。我们在这里只拿《红楼梦》做代表,来说明青年应当多读小说的理由,并稍稍供给一点读小说的方法,但求青年学生读小说(譬如《红楼梦》)时,不要拘于灯红酒绿、痴男怨女的表面文章,要在字里行间,要在红灯绿酒、痴男怨女的背后,进求它所表现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