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搜集
1.这次集体习作的实践,我们就选用上次大家个别做过而又未能做好的题目《凉秋》来重新集体的做。先仔细地搜集材料,看哪些材料是对这个题目有关联而又有帮助的,又怎样的有帮助法。找不到有帮助的材料,是习作的最大的失败的原因。我们相信:内容决定形式,只要把握住了充实精湛的内容,习作的工程虽才事半却已功倍了。
2.这里有一张表,各人拿去在郑重考虑后填写好了缴来:

3.填写的时候,各人把自己在做这个题目时想用的材料忠实地记录出来。记录的方式用大纲式,茍非必要,不必用完全的句子记录。关于这里的几个项目:
(1)人 即指每个执笔者在他文中想写到的人物,当然这个人也许就是执笔者自己,如果他自己愿意这样做的话。也许不止一个人,不过总该有一个是主人翁。
(2)地 文中写到的空间。也许就是这里上海。也许是执笔者的任何一个印象最深的地方,不过那印象一定要是与“凉秋”有关联的。空间当然也可以转移,从一个地方写到另一个地方。
(3)时 也许就是现在,也许是从前。凭理想来写,也许会是将来。每个执笔者可以自由挑选。至于时间的延长度,也许是一眨眼间,也许是几小时,也许间间断断地写到好多年。
这三项在文中可以各有两种:一、被写的人,被写的地和被写的时;二、写的人,写的地和写的时。许多文章里,被写的人就是写的人,这个通常叫做用第一人称来写。也有被写的和写的同时在文中露脸的,这样做法的利弊是另一问题,这里不谈。还有叫做第三人称的写法,就是被写的并不是写的而写的在文中绝不露脸。地方和时间当然也可能有这些不同的配合。在上海写现在的上海,追写从前或者忆写故乡而写的时、地是现在、上海;纯粹客观的叙述也可能在文里不提及写的时间和地点。此外,也可能有超个人的、超定时的、超地域的,如说“人人”怎样,或者像写作时把观察点point of view并不固定在某一片时间上或地方上的。这一次,希望各人把这些从来不曾仔细考虑的问题先在脑子里仔细考虑一番,然后把你的主意简明地记录出来。
(4)景 当然是你看见过、感到过的属于“凉秋”的。
(5)情 “凉秋”叫你动过的情感。
(6)事 斗蟋蟀一类秋天专有的事情。
这三项合起来,本是文章的整个内容,没有一篇文章不含有这三者的任何一种的。把写景当作一篇文章的主要部分,那便被叫做写景文,侧重抒情的便是抒情文,侧重记事的便是记事文。写哪一种文章,各人自由去决定,这个题目是既可根据了来作写景文,又可作抒情或记事文的。
4.对于这三项,各人必须根据自己实地的经验来提供材料,所以在表上把来放在直接经验这一栏里面。文章里最可宝贵的材料是执笔者的独得之秘。实地的经验虽未必便是独得之秘,但独得之秘一定是实地经验的一种。
5.拾人牙慧虽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间接经验也仍然有助于写作。间接经验一栏给你记录一些你认为可供借镜甚或借用的关于“凉秋”的诗文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