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重点

第五章 重点

作文字和打仗摆阵势一样。打仗要把军队的主力放在适当的地方,然后才可以遣兵调将,出奇制胜。作文字也要把它的重点,即中心思想或最精彩的部分,放在适当的地方,然后才可以章法不乱,引人入胜。但是:

1.重点有放在前面的,如陶行知的《活吃丈夫》:

昆虫中活吃丈夫的有螳螂、蜘蛛、蝎子等,而以螳螂吃得最残酷。法国昆虫学家法勃耳观察螳螂之恋爱,有如下之叙述:

“试看它们交配。为了避免群众的捣乱,我们叫它们一对一对的分居。每对夫妻各有一个小家庭,没有闲人进来闹新房。食物也多多的备好,使他们要吃什么就有什么吃,不至于有丝毫之饥荒。

将近八月底了。雄螳螂,苗条的情郎,以为时机成熟,便向他的胖姑娘瞄准。他弯着头颈,挺出胸膛,小而尖的脸上表现出热烈的情感。他一点儿不动地对着他的意中人呆望。伊并不惊动,仿佛是表示一种不在意的样儿。雄的得到这点默许的暗示(我实不知其中的奥妙),便走近伊,忽然展开两翅,浑身都抖了起来,这大概是求婚吧。他身体虽小,一冲便冲上他的胖老婆的背上,稳稳地抱住。他们筹备了好久才实行交配,而交配的时候有时竟需五六点钟之久。

这一对没有动静的配偶是值得注意的。他们分开一忽儿便再结合,比从前还亲密。这位太太所以爱伊的可怜的丈夫,不但是因为他能使伊的卵巢受精,而且是因为他的肉很合乎伊的口味。早则当天,迟则明日,他必定要被老婆捉着,照例在头颈上一口咬下,细细地吃,除两翅外都被伊吃得精光。

我抱了一个好奇心,要看看第二个丈夫介绍给一个新近受精的雌螳螂会受何等待遇。调查的结果令人惊悸。雌螳螂对于食色两欲是不会满足的。不论下蛋与否,伊休息一忽儿,久暂各个不等,便能接待第二个丈夫并同第一个一样把他吃掉。第三个接上来,尽了传种之责,是被吃掉,踪迹毫无。第四个的命运也是这样。在两个星期之内,我亲见同一的雌螳螂吃掉七个丈夫。伊欢迎他们投入伊的怀抱叫每一个人都拿生命来缴付爱情之代价。

人总以为在大自然里雄的可以自由逃避,其实不然。我在那儿亲眼看见一对配偶干出这种可怖的勾当。那雄的,全副精神都用于尽他的天职。紧紧把雌的抱着。可是他已经没有头,连颈子也没有,身体也不完全。那雌的,嘴儿伸过脖子,正在那儿吃伊没有吃完的温柔的情人咧……。”

我们有一位朋友的夫人很厉害。他当伊的面不敢说什么,背后常喊伊为雌老虎。我劝他达观些,便把螳螂的家庭生活讲给他听,他说:“我果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诸位若不信法勃耳的话,可以养些螳螂试试看。何必要信他的话呢?最好是亲自试一试吧。(《斋夫自由谈》)

这篇文章的重心在要叙说“螳螂吃丈夫”的故事,一开首就把它揭出,使读者知道重点所在。其事既奇,文字又来得突兀,自然可以吸引读者。

2.重点有放在文章后面者,例如托尔斯泰的《难道这是应该的么?》那篇小说,它的重点就是放在后面的:

……这几位先生(指托氏在他这篇小说的前半篇所叙述的几个人。灵皋)是三家,全住在乡下别墅里:一个是乡下的绅士,手下二千多亩田地;一个是做官的,每月得着三千卢布的薪水;还有一个是富家,是大厂主的子弟

那些人看见围着他们乞食和苦工的样子,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一点也不动心。他们以为这是应当有的事情。骑马上的那个妇人看着那只狗,忽然说道:“不,这是不能,我一点也看见这个。”他就让马车停住,大家聚在一块说了几句法国话,笑了笑,把那狗放在马车里,从新又往下走;那石灰层好比云雾似的飞起来,喷在石工和走路人的身上。

一会儿马车、马、自行车都一瞥而逝,好像成了别一世界的东西,然而那工厂里的工人和石工、农夫,还在那替别人家艰苦无味的工作,直到他们的死去。

他们目送那些贵人过去,自己却想道:“人类是为这样才活着的么?”他们心里更觉得一阵阵的难受。

难道这是应该的么

这一篇作品是从田野中看见工人在厂中工作,在矿山中工作,看见乡下人在耕田、在那儿打石块等等的痛苦,又在田野中和工厂附近看见那有钱有势的人高车驷马,风驰电掣的情形说起。到了后来,总结一笔“这几位先生——”。以后四段总结其事,看出“好像成了别一世界的东西”,自然要在工农群众眼中心中或是作者的心中逼出下面一个问题来:“难道这是应该的么?”文字重点在后面像这篇文字,叙述的声势是一步紧一步,大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篇末,煞手一句,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重点在篇末的好处。

3.重点有在一篇之中的,如《西厢记·拷艳》一篇的最精彩的部分,就在当中一段,如下:

夫人:问候呵,他说什么?

红娘:他说道:(唱)

夫人事已休

将恩变为仇,

着小生半途喜变做忧。”

他道:“红娘!你且先行!

教小姐权时落后。”

夫人:她是女孩儿家,着她落后怎么?

红娘:(唱)

秃厮儿

我只道神针法灸,

谁承望燕侣莺俦?

他两个经今月余,

只是一处宿!

何须一一问缘由?

圣药王

他们不识忧,不识愁,

一双心意两相投。

夫人!得好休!便好休!

这其间何必苦追求?

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夫人:这桩事都是你个小贱人……

红娘:非是红娘之罪,亦非张生之罪,乃是夫人之过!

夫人:这小贱人到拖下我来!怎么是我之过?

红娘: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大不可也。当日军围普救,夫人许退得军者以女妻之。张生非慕小姐颜色,何故无干建策?夫人兵退身安,悔却前言,岂不为失信吗?既不允其亲事,便当酬以金帛,令其舍此远去。却不合留于书院,相近咫尺,使怨女旷夫各相窥伺,因而有此一端。夫人若不遮盖此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施恩于人反受其辱,三来告到官司,夫人先有治家不严之罪。依红娘愚见,莫若恕其小过,完其大事,实为长便。(唱)

世有便休,罢手!

大恩人怎做敌头?

被白马将军故友,

斩飞虎叛贼草寇。

络丝娘

不争和张解元参辰卯酉,

便是与崔相国出乖露丑。

到底干连着自己骨肉!

夫人!休穷究!

《拷艳》一篇是《西厢记》的最精彩的部分,这一部分又是“拷艳”的中坚,所以写得有声有色,可泣可歌。把一个红娘写得那样有胆有识,有气魄,有担当,显得她“胸有千秋”“目无余子”,只有《红楼梦》里的尤三姐和《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足与比肩。王灵皋说:“世果有其人者,吾里粮挟贽从之矣!至于张生、莺莺,则贾琏、尤二姨之流亚,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又安足道?”(参看王灵皋的《国文评选》第二集,亚东本)这是著者倾注其全力的地方,故说它是重点所在。

4.重点有分置在篇首与篇末的。说话要有头有尾,作文亦然。普通作文,尤其是论说文字,总是起首就把全篇主旨,虚虚地或大概地说一说,或者,很坦然地、坚决地把所讨论的问题,先下一个断语,然后才慢慢地、条分缕晰地说明这种论断的理由;到了末了,再来一个总结,收束全篇,便是重点分在首尾。譬如徐玉诺的《十一个囚犯》开首是:

铿叱哗啦,铿叱哗啦,他们十一个——他们十一个囚犯,被八个武警压着,正在筑路,这路是从洛阳直通到西工的。

煞尾又是:

哗啦铿叱,哗啦铿叱,他们十一个囚犯,被八个武警压着,正在筑路,他们不曾吸烟,他们不曾喝茶,他们不曾休息。

这是一首描写十一个犯人不休息的劳动,被武装警察压着,给那些“收税自由,法权独裁”的人们筑路的情形,开首一段与煞尾一段,都详细点明题旨,提醒人们的注意本篇重点所在。这种首尾注重的写法,论说辩难的文字中最多。因为他同人讨论问题,首先就要简单地表示自己的意见,或是首先否定了对方的意见,这叫做“一针见血”,又叫做“开门见山”,或叫做“当头一棒”,因为一件事体本已被人视为情理之常,而今忽做翻案,恰似冷不防照着人头上给他一棒一样,哪能不令人吃惊,令人注意。迨到后来,一桩桩、一件件解释明白以后,你再总括全篇给他一个结论,向来惊讶不止、怀疑满腹的人,到此自然涣然冰释,这叫做“画龙点睛”。读者最好再去把胡适的《孙行者与张君劢》一文(王灵皋《国文评选》第二集)翻出来读一读,你看他那开首一段与末尾一段的呼应,当更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