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目的

第一章 目的

无论做什么事,皆要有一定的目的,有了目的才可以定计划,有了计划才可以按部就班地向前进行。作文也是这样。未提笔作文,先就得立下作文的目的,就是说,自己应该问一问自己,我为什么而作文?大致说来,作文的目的,不外下列五种:

1.发表自己对于某种问题的意见;

2.发表自己对于某种现象的感兴;

3.描写自己内心的生活现象;

4.批评某种学理或某种社会;

5.与人辩论——攻击或防御。

做文章的人,(1)有时表明他作文的目的,读者一看便了然;(2)有时不表明他的目的,要读者在它的字里行间去寻;(3)有时虽然表明他的目的,却是瞎话,而在人人不经意的地方,又用它种寄托方式,隐隐地表白他的目的,读者往往为他所骗。例如《托洛茨基自传》的“自序”说:

这本书是一部争论的书。它反映着那全部建筑在矛盾之上的社会生活的动力学。学生对于师长的无礼;会客室的交际中所隐藏的妒忌的刀剑;继续不断的营业竞争;技术、科学、艺术、运动等等一切部门中之狂赛;根深蒂固的利害冲突爆发于其中的国会的冲突;每日报纸上之剧烈之斗争;工人罢工;参加示威者之被屠杀;文明邻邦互相由空中传送的充满着毒气的包件;在我们的星球上,差不多永远不曾停止过的国内战争的可怕的言语——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的“争论”之各种不同的形式——从日常的、普通的、经常的,无论它的强度怎样,然而几乎不为人所注意的起,一直到那非常的、爆烈的、火山似的各种战争与革命争论止。我们的时代是这样。我们同它一块生长起来的。我们呼吸于其中,并且生活于其中。假使我们要忠于我们的时代,那我们怎样能以不争论呢?(德文本序言11页)

这很明白说明此书的目的是在“争论”。《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在于:

表暴现代社会之经济运动法则。

这是属于第一类的。至于文中或书中不说明它的目的的多,要在读者细细地体察才可领略。譬如小说吧,有的是描写自己或他人恋爱的历史,以发抒个人之喜剧的或悲剧的情感;有的是描写社会某一现象以表暴它的善与美的方面,或表暴它的丑与恶的方面;有的是描写宫廷的秘史;有的描写战争的残酷;有的描写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黑幕;有的描写工人阶级之困苦无告的情形;有的描写他们反对资本家社会的斗争。文学中以此类为最多,而小品文或短篇小说简直可以说没有例外。因为文学家运用他的天才的思想,锐利的眼光,卓越的想象力,和为阶级利益而斗争的情绪,最精悍、最含蕴、最艺术的技术把社会的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或它的全部分、各方面的动象摄入一篇短文之中。它的目的不是浮在面上的。这是属于第二类的。

有的文学作品虽然说明它的目的,但是因为避免政治上的压迫,这类目的的说明,大都是荒唐无稽之谈,不可相信,如《水浒传》明明是深刻地描写宋元时代乡村中在流氓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社会的斗争的历史,而作者偏偏说道:

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

这明明是他故意地弄玄虚,希图混过当权者的耳目;但同时他又怕读者不明白作者的苦心,当真把他的作品当作“灯下戏墨”,所以接着就说:

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常闻也。

这明明是在提醒世人要了解他作书的宗旨,但又预料“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常闻”,卒亦不能了解。这是何等的痛苦呵!作者又怕读者不明白他的意思,所以在楔子里很郑重地提醒读者和听众道:

且住!若真个太平无事,今日开书演义,又说着些什么?

可见此书不是叙述“太平无事”的闲情逸致,而是记载天下乱离之作,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描写当时社会中阶级不平、阶级斗争的剧烈状况,且指出乱事原因在于统治阶级的压迫,金圣叹说得对:

一部大书七十回将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圣叹真是一个天才的批评家,并且是一个了解阶级社会真实根源的天才的批评家(他的杀身,也是表现统治阶级的凶残面目,而他的批评之暴露统治阶级的罪恶,或许就是他的遭祸原因之一)。他能抉出作者作书的目的所在,《水浒》之伟大精神因亦大白。我们再看《红楼梦》。《红楼梦》明明是描写清初的宫廷贵族、地主阶族的腐败和地主贵族剥削农民、压迫平民,横行无忌与夫农民生活之痛苦,两阶级的生活悬殊的真实状况,然而它的作者偏偏地说道:

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其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表面看来,这些表白,好像是说《红楼梦》一书不过是在于“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其实这是作者的瞎话,也是在混过统治阶级的耳目,避开统治阶级的注意,然而他却怕世人果真把它当作无关紧要之书,所以他在上述一段话语之中,既曰“甄士隐”,又曰“贾雨村”,这已经说明了书中所言完全是“假语村言”,提醒阅者应当了解其中真意。到后来,作者又愤然道:

……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真是情见乎词了。总而言之,一篇文字必有一篇文字的目的,没有目的而作文,便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失却文字的作用了,其实是没有这回事的,所以作文必定先要有目的,先要打定主意,才是有用之文,这是文字的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