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

第四节 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

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是论证的基本方法,要知道详细,须求之于论理学,这里所讲的只是一个大概。

(一)演绎法

用含义比较广阔的命题作基础来论证含义较狭的命题,这是演绎法。例如:

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前提

音乐是学校的功课,——小前提

故音乐应当注意学习。——断案

这是演绎法最基本的形式,通常称为三段论式;是用含义较广的“学校的功课都应该注意学习”和“音乐是学校的功课”两个命题来证明“音乐应当注意学习”的命题。上列的顺序是论理上的通常的排列法,在文字或语言上,常有变更。试以上式为例。

(1)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所以音乐“也”应当注意学习(断)。

(2)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所以音乐“也”应当注意学习“呀”(断),“因为”音乐“也”是学校的功课(小)。

(3)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音乐“也就”应当注意学习“了”(断)。

(4)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音乐“就”应当注意学习(断),“因为”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

(5)音乐应当注意学习“呀!”(断),“因为”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音乐“也”是学校的功课(小)。

(6)音乐应当注意学习“的”(断),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啊”(大)。

“ ”内的字是为句子的顺畅附加的,因为无论在文字上或语言上,常常不一定用很质朴的表明语句。大前提、小前提和断案不但排列的顺序可以变更,常常还有省略。例如:

(1)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音乐“也”是学校的功课“呀”(小)!

(2)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音乐“岂不”应当注意学习“吗”(断)?

(3)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音乐“就”应当注意学习“了”(断)。

(4)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就应当注意学习。

(5)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音乐自然不是例外。

只要意义能够明白,在文章上排列变更,要素省略都无妨。为了文章辞调的关系将命题的形式改换也是必要。但若要检查议论的正否,却须依式排列。例如: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孟子·离娄》

(2)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孟子·万章》

(3)他不用功,故要落第。

这些议论若要施以检查,须将省略的补足,成一完全的三段论式如下:

(1)失天下者失其民者也,

桀纣失天下者也,

故桀纣失其民者也。

(2)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尧为天子,

故尧不能以天下与人(舜)。

(3)不用功的学生都要落第,

他是不用功的学生,

故他要落第。

演绎法的议论,全以两前提作基础,所以如前提中有一不稳固,全论就不免谬误。如前例第三个论式:

不用功的学生都要落第,

他是不用功的学生,

故他要落第。

这论式中,大前提就不甚稳当,因为世间尽有天资聪明,不用功而可以不落第的学生。

世间原难有绝对的真理,所以就是论式各段都无误,也不是就没有辩驳的余地。不过各段的无误,是立论的必要条件,若没有这条件,议论的资格都没有了。

[练习]试把下列各议论,补足成三段论式,并检查是否谬误:

(一)试验使学习苦痛,故应废止。

(二)我国有广大的土地,岂有亡国之理。

演绎法的两个前提,原是立论的根据,假若对于一前提不易承认,还须别的三段论法,把这前提来证明。例如要论证“人类必须有教育”的一个命题,假定是用下列的论式:

人类须有知识,——小前提

知识由教育而得,——大前提

故人类必须有教育。——断案

这论式中的小前提,实在是很有疑问的,所以必须再加以证明如下:

生存须有知识,——大前提

人类要生存,——小前提

故人类须有知识。——断案

倘使这论式中的前提还有疑问,那么非再加以证明不可。繁复的议论文大概就是由许多三段论法联合成的。

[练习]试补成下列的论式:

凡人因非全知全能,皆有缺点,故孔子虽圣人也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