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的起源

第一章 语言文字的起源

要明白文字的起源,必先明白语言的起源;但是语言是怎样发生的呢?有人说是“天生来的”,或是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时候,一开始就会说话的,这自然不像话,谁也不会相信;又有人说,语言是人有计划地创造成功的,这也不成话。据社会史的考察,人类在蒙昧初期,始发生语言,当这个时候,哪能有什么具体的有计划地创造出语言来?自然也不能使人相信。假使我们根据社会经济与社会形式发展史的研究,那所得的结论便迥然不同。

生物界中不仅人类有语言,群居动物也有语言,譬如“马嘶”“鹿鸣”“狼嗥”“犬吠”,在人类看来,自然是莫名其妙,然而嘶、鸣、嗥、吠的动物的相互之间,自然有它们的这种“鸣”“吠”“嘶”与“嗥”的迫切要求,犹之乎人类之有语言的要求一样。“它们由一只老的动物领导,寻找共同的就食地,并且占据地势,共同防备仇敌的袭击,因此在它们中间就要互相报告各种不同的消息。它们有各种鸣声,表示它们对于异性的引诱,对于仇敌的惊慌,对于远处危险的警戒,或是表示嬉戏与挑战,欢乐与恐惧,爱情与愤怒,这都是它们大家完全了解的。我们只要想及羚羊,当猎人相信确能射杀羚羊时,它常是一声狂叫,使全队羚羊都逃跑了。不独此等群居动物知道以鸣声向同类报警,就是孤栖的动物,对于它们的周围也是执行警戒任务的。当我们穿过山林时,山鸟与喜鹊即作恐怖的鸣声以警戒它们的同类;老鸦对于掠鸟以及其他原野间的鸟雀也执行同样的任务,沼泽间的全体小鸟则注意于更大的涉水鸟的警告。”这自然是不成音节的极其单纯的声音。

人类的语言也是从这样不成音节的单纯声音开始的,这种单纯不成音节的声音,就是“原始人类起初互相了解的媒介。但是人类的发展,经过了极悠久的岁月,即比一切动物的发展都悠久的岁月,他们的精神能力又发展到了高度,他又能利用他积久劳动的经验,把他的两只前足变成两只手。自从我们的祖先把两只前足变成两只手以后,人类的劳动范围就渐渐扩大,劳动技术渐渐进步,身体与四肢的运动愈加发展,他们的‘语言’也就愈加清晰。人类当其劳动时,常发出各种声音以维持相互间的联系,或造成一般人的劳动情绪。如果工作的振动,如工厂机器振动的声音不能用音律将工人联合起来,但是又不足以压抑人的声音时,则人便开始高歌求得其邻近工作者的附和。人类当其孤立劳动时也乐于唱歌,或发出很高的声音传达邻近各地。到森林里拾菌的女子用此唱彼和的歌声,或简单的呼唤声维持社会的联系”。

人类的语言萌芽于这种劳动的呼唤叫号简单声音,这种简单的呼唤叫号做了人类初期的互相了解的媒介。但要形成人类今日之语言,必得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社会的共同生活”。人类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动物,因为草昧初辟,天壤茫茫,穴居野处,生事艰难。这个时候,人类所努力的,专在于征服自然,就是怎样才可以免于毒蛇猛兽的危害,怎样才可以免于风霜雨雪的侵袭,怎样才可以免于疾病饥寒的交迫,怎样才可以避苦而求乐,转危而为安,那自然要靠着大家“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了。况且那时对于自然的斗争,不像现在可以借助于机械,借助于科学;所恃者只有人类的两手,若是大家不联络起来,共同动作,那人类恐怕早已灭绝。所以人类的劳动与他们的社会的共同生活是相须为用,也是同时并起的,大家既然是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就不能不互通情感,以表示他们的喜怒哀乐;不能不交换意见,以传达他们的经验知识;有时共同劳作,则举动的或缓或急,或先或后,皆需要一种符号以为意思的沟通,行动的合拍,于是人类的简单声音,就日趋于复杂,久而久之就形成比较完备的语言。有了语言,人类的劳动越发有兴趣,有进步,人类的生活越发完美,欲望越发增加,而知识经验也就越发宏富。这种经验和知识不但可以借语言之助,互相传授,并且可以遗留给后人,劳动技术与工具,也可以传之无穷。辗转相承,交互影响,因语言进化,而人类的劳动也就进步;劳动进步,人类的语言也因之而进化。

但是人类生活既愈趋演进,交通愈益频繁,关系愈益复杂,无论就时间说,徒恃语言,都不能应付裕如。事情多了,或则人类交通广了,语言便不够用了;而要想把前人的经验、技能、文化、工具一一传之后人,语言更是不够用了,到了野蛮时代的“上期”,才发明文字以济语言之穷,有了文字,才有文献记录,把以前种种的发明、经验、技能、思想移交于后代,于是人类才走进了文明时代。《易经》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就是说明文字发明前后的社会现象。不过《易经》把文字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所谓“圣人”,把人类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之奋斗的史实,一笔抹杀,好像这类创作,都只是圣贤从他们自己的脑子里创造出来似的。这是个谎,《系辞传》这一类的话,都是一样的谎,我们万不可相信它,我们要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考古学去研究人类语言文字的起源,才可得到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