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文的旨趣
解释文或称说明文,也称解说文。这一种文章的旨趣是在:
阐明普遍的关系,剖析疑似的界限,使人理解物体、事端,以及别的意象。
所以彼的题目,共有三类:
(一)物体
(二)事端
(三)别的意象,如“文学”“教育”等等
在这三类题目之中,第二类题目是和纪叙文的对象相同的,初看或疑容易与纪叙文相混。但两者对象虽同,方式其实有别。纪叙文所用的方式,是“什么人物,于什么时分,在什么处所,做什么事”;解释文所用的方式是“什么事是怎样,时分是何时,处所是何处,人物的关系又是怎样怎样”。
而且,陈述的态度,也颇有点不同。纪叙文可以立主旨,因此可以带着作者个人的色彩;解释文是以“使人理解为旨趣”的,却该全然抛离了作者自己的趣味、倾向等等个人的色彩,全然站在公平无私的境地。因为有这两层的不同,所以解释文的题目纵和纪叙文的对象相同,其实也还容易分别。
最难分别的,就是第一类的题目。这一类题目既和记载文同对象,方式上有时也很相似,实际上又常用彼来代替说明解释。因这缘故,所以解释文和记载文——特是科学的记载文——的区别,比之解释文和纪叙文实更难辨别。但也只是表面的关系。倘从根本上观察,其实也并不难区别,不过必须注意下列两方面罢了。第一,须注意对象的范围。记载文对象的范围是特殊的,是具体的;解释文对象的范围是普遍的,是抽象的。例如陈述花,记载文陈述的范围只是这朵黄的菊花那朵白的玫瑰;解释文陈述的范围却是花的全体,是包括了一切的花说的。就使所说是黄的菊花白的玫瑰,也必是关于黄的菊花白的玫瑰全体普遍的事实,而不是这朵那朵的菊花玫瑰;如只陈述这朵那朵特殊的花,那便是记载文了(至多是代替解释文的记载文)。第二,该注意陈述的旨趣。因为记载文在乎记载形状、性质,解释文在乎阐明关系、界限,旨趣显然不同;纵有疑似,也只要决定了旨趣便可辨别。例如本书第十八节中——
牵牛花清晨开着,一受日光便萎缩了。
的一例,固然可以有两种旨趣上的看法:看作记载牵牛花的性质是记载文,看作阐明日光与牵牛花的关系是解释文。但这等旨趣的辨别,都可以从上下文或全文的倾向上决定;决定了旨趣,文章的种类也便被决定了。所以倘若彻底寻究,解释文和记载文的区分,其实也并不难辨别。不过必须彻底寻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