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内涵(概念)的演变
2025年09月26日
第四节 普洱茶内涵(概念)的演变
普洱茶历史悠久,其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多种历史和文化元素,使得不同时期的名称说法、概念定义与内涵均有所差异。
1978年,安徽农大陈椽教授在《茶叶通报》上发表了《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根据茶叶品质、制法及内含物质变化的系统性,将普洱茶中的方茶、沱茶、饼茶归为蒸压绿茶,而圆茶、紧茶则归为黑茶类。
1979年,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拟定了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明确指出云南普洱茶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后发酵加工后生产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沉香独特,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1985年,云南省标准计量局发布《云南省企业标准(茶叶)》(滇Q49-85),当中谈到普洱茶与压制茶。普洱茶,即经过后期发酵制成的茶类包括普洱散茶、普洱碎茶、普洱七子饼茶、普洱砖茶;压制茶,即经过蒸压成型的茶类,包括沱茶、普洱方茶(晒青原料)、紧茶、饼茶、康砖茶。从原料上说,首先它是晒青,茶青筛分之后最好的用来做云南的滇青,滇青是绿茶类,细嫩好的分为春蕊、春芽、春尖,用纸盒包装,剩下的就是甲配、乙配、丙配,用纸袋包装。做成滇青商品茶之后剩下的,用来发酵做普洱茶原料加工的产品。
Fig.1-28 Pu’er tea mask (picture from the network)
Fig.1-29 Pu’er tea toner and lotion (picture from the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