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茶树代表
(一)茶树类型
1.野生型大茶树
野生型大茶树,通常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在人类懂得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野生型大茶树的存在,证明了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通常野生型大茶树多为乔木,树姿高挺,树高3米以上,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因叶片革质化程度较高,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但野生茶的酯型儿茶素含量较低,对口感的刺激度较低,滋味甜醇。
2.过渡型大茶树
过渡型古茶树为乔木型大茶树,它的发现,填补了野生茶树到栽培茶树之间的空白,改写了世界茶叶演化史。这为研究茶树的起源进化、茶树原产地、茶树良种选育等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因为过渡型的大茶树有人工管理,所以产生的变异较少。过渡型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的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茶树的芽叶枝梢特点,其鲜叶可以直接利用。1991年3月,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发现了一株介于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的古树茶王,树龄约1000年。这也是普洱茶悠久历史的象征。过渡型大茶树的茶叶嫩叶多白毫,叶缘细锐齿,叶脉主、副脉明显,制成毛茶多为黄绿或深绿色,内含物质丰富,香气较高扬,回甘耐泡度都很好。
3.栽培型大茶树
栽培型茶树是指人类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选择、栽培,创造出的茶树新品种。它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的景迈山有万亩人工栽培型的古茶园,是目前云南省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茶园。栽培型大茶树通常制成毛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暗绿,香气有明显的兰花香或蜜香,茶汤滋味饱满,回甘好。栽培型大茶树经培育、选择,可创造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状相对一致的茶树品种,品质优异的栽培植物群体。
(二)代表性古茶树
从行政区域划分,云南的古茶树资源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中的12个州(市)。树高在数米以上的大约有20处,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有数十株。普洱市古茶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临沧市古茶树皆是在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存留有不少树型高大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以及世界分布面积最多属人工开辟种植的古茶园,有树龄达1700年的巴达野生型“茶王树”和树龄达800年的南糯栽培型“茶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