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21-122.
[2]何国藩,林月婵,徐福祥.普洱茶对肠段的舒缩推进运动和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J].中国茶叶,1988(2):6-8.
[3]冯伟,王雪青,陈沛,等.普洱茶对膳食诱导肥胖大鼠降低体质量及调节细胞因子的作用[J].食品科学,2019,40(11):175-181.
[4]李欣欣,莫红梅,马晓慧,等.普洱茶提取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研究[J].茶叶科学,2012,32(5):457-460.
[5]何国藩,林月婵,徐福祥.普洱茶对人血压心率及脑血流图的影响[J].中国茶叶,1990(2):27-28.
[6]南占东,韩传火,农国富,等.普洱茶活性成分在口腔护理用品中的应用[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3,23(2):47-49.
[7]吴树良.品茶有道保健有方——祛病养生茶疗单方集萃[J].茶叶,2002(04):212-215.
[8]张冬英,邵宛芳,黄业伟,等.普洱茶熟茶分离组分Ⅱ抗疲劳作用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2010:5.
[9]孙世利,苗爱清,潘顺顺,等.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10,37(01):34-36+43.
[10]栗志文,王媛媛,王根辈,等.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J].茶叶科学,2014,34(05):428-434.
[11]柳俊辉,周小雷,翁铭钻,等.广西甜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0(06):51-54.
[12]陈建国,来伟旗,江月仙,等.茶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组织形态学及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营养学报,2010,32(01):64-67+71.
[13]徐湘婷,王鹏,罗绍忠,等.普洱熟茶茶褐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0):9-10.
[14]王绍梅.基于外物提取的普洱茶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02):319-322.
[15]林智,吕海鹏,张盛.茶叶活性成分的化学和药理作用[J].中国茶叶,2018,40(11):1-6.
[16]王媛,荣华,初晓辉,等.普洱茶提取物及普洱茶多糖对人成纤维细胞抗衰老作用机制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30(02):219-227.
[17]苏涛,毛永杨,李智高,等.普洱茶保健功效及其特征物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9(19):63-65.
[18]孙韶阳,李江,代秋琼.普洱茶茶褐素的制备工艺、组成结构与生理功效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03):50-55.
[19]庞欠欠,朱强强,张肖娟,等.普洱熟茶的品质形成机理分析[J].现代食品,2019(07):43-44+54.
[20]崔文锐.普洱茶的加工与品饮[J].北京农业,2015(06):147.
[21]沈雪梅,沈晓进.普洱茶科学饮用与健康[J].云南农业科技,2008(0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