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域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陕西地域文学的基本特征

自新时期以来,对地域文学的研究就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文学更是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和鲜明的风格特征成为地域文学研究之“大省”和“重镇”,对陕西地域文学的研究和探讨一直呈现出繁荣的态势。

陕西地域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在一个十分显要的地位之上。在这片神奇而广袤的黄土地上,成长起来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且实力超凡的作家,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地域的发展速度。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就因柳青、胡征、杜鹏程、王汶石、魏钢焰、李若冰等老一辈作家的辉煌创作业绩而享誉文坛,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代表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坛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著名评论家冯雪峰在《〈保卫延安〉代序》如此评价说,在当时许多反映人民革命战争的作品中“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诗的,这还是第一部”。阎纲对柳青的《创业史》的评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的第一流的作品”[24]。八十年代以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京夫、杨争光、冯积岐、邹志安、红柯、叶广芩等,又以他们的创作实绩再次使陕西文学创作成为全国文学的创作重镇。特别是以陈忠实、路遥、贾平凹等旗帜性的作家为标志,“陕军”形成了一支在全国影响强大的创作队伍,并以其沉实敦厚、严谨雅正的文化品格,成为中国文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新标杆,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浮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程海的《热爱命运》等长篇巨著,都成为中国文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的翘楚之作,也逐渐成为经典,得到了读者、专家、学者和研究界的广泛认同。这些经典作品见证了一个陕西地域黄土文化的蓬勃发展的时代,记录了一段陕西地域黄土文化发展的艰辛历程,推动了陕西地域黄土文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震动文坛的“陕军东征”之势。在整个文坛震荡、焦虑彷徨、思潮纷争、人心浮躁、急躁不安、矛盾重重之时,其他区域的许多小说家群体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在金钱和权势双重诱惑面前,改弦易辙,转投了其他的行业,然而陕西这些土生土长在黄土地上的作家群依然固执地厮守着自己的土地,吃得下大苦、耐得起大劳,[25]坚持“文学依然神圣”的信念,经受住各种艰难的考验,更充分地开掘和利用自己脚下的陕西地域文化资源,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中铸造自己的文学个性,继续专注地、宗教般虔诚地挖掘、体验、记录着他们生存的这块土地上的人文历史和时代变迁,达到新的艺术高度,他们是一群真正的文学殉道者、挖掘者、践行者和体验者。他们不仅记录了一段陕西当代文学发展的艰辛历程,推动了陕西文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更开拓了陕西文学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正是因为陕西作家与他们生活的这片黄土大地血脉相连,他们的创作所表现出的如黄土一般质朴而厚重、坚韧而辽远的襟怀与风度,使陕西作家的创作精神不仅成为区域文化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脉象,亦成为当代文坛中值得秉持发扬与传承光大的精神财富。

陕西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山地贫瘠、生存艰难、地处僻远的自然生存环境和远离海洋的闭塞的内陆地理环境,赋予了陕西地域作家敦厚、朴实、厚重、大气、执着的性情,关中平原“八水绕长安”的优越地理环境,使“这里的物产十分丰富,文化积淀特别丰厚,古中国强盛的周秦汉唐文化的遗产也通过‘遗传’或传播渗透的方式,对这里的人们产生了久远而深刻的影响。这里有光彩夺目的名胜古迹,奇异动人的历史故事,恢宏深厚的人文精神,质朴古雅的民情风俗”[26]。它成为我国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积淀最为发达、深厚的地方,也给陕西作家注入了具有强健生命力的地域文化基因。它是陕西的“白菜心”,“也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白菜心’”[27]。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一颗明珠,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浸染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陕西作家们。柳青的《创业史》和陈忠实的《白鹿原》描绘的就是关中渭河平原一代的农村现实生活,在陕北生活长大的路遥和陕南生活长大的贾平凹,他们虽然长期生活在各自出生的农村,对农村的生活相当的熟悉,但他们俩最后又都逃离了生他养他的家乡,来到大都市西安工作,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所涉及的生活就是从他生活过的陕北一直写到他工作的城市西安以及“城乡交叉地带”的现实生活。贾平凹从开始创作的“商州系列”一直到《废都》的完成,也是从自己熟悉的商州农村生活进而写到了自己工作的西安古城的。三秦文化的中心是古都西安,这是哺育作家最丰富的精神乳汁来源和滋养他们茁壮成长的地方。作为陕西地域文学的代表作家,陕北出身的柳青与路遥,关中出身的陈忠实以及陕南出身的贾平凹都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响亮的名号,陕北的豪放、关中的厚重以及陕南的秀丽让陕西作家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学力量,一部部作品勾勒出了陕西乃至整个中国农村的生存状态和历史变迁,让人叹为观止。

陕西地域与黄土地的关系,使那些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作家们有着对文学如黄土地一般的坚韧性格以及相似的共同追求和文学风格,在整个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如黄土一般质朴而厚重的精神,形成了陕西文学最鲜明的精神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