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发展与超越
陈忠实和路遥一样对前辈作家柳青,也非常崇拜和敬仰。柳青在距离陈忠实的家乡西蒋村不过几十华里远的终南山下的皇甫村了解、观察、体验、实践生活,并写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创业史》,使之成为里程碑时,他就成为陈忠实在创作道路上模仿、学习的榜样了。陈忠实坦言:“在众多作家里头,柳青对我的影响应该说是最重要的。”[34]他曾经反复多次阅读过柳青的《创业史》,达到了烂熟于心的程度,并且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多次重申了自己对导师柳青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陈忠实从创作的各个方面都在学习、模仿柳青,根本无法从柳青的影响下走出。在陈忠实创作的早期,受老师的影响更深,也同老师一样总是以政治视角对正在关注、体验的农村生活进行了浮光掠影式的记录和表层上的描述,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比较随顺的歌颂,又因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远不及老师柳青的艺术功力,又缺乏柳青诗人般的气质和对作品进行艺术描写时的细腻、生动、详细以及洋溢在《创业史》中那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印象的深刻的灵动之气,所以艺术成就不大,没有自己的特色。后来,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陈忠实把艺术探索过程作为自己长期实践和磨炼的过程,用“人物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成功的塑造,并试图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来解析人物,安排情节,设置矛盾,营造冲突,创作出了更为出色、更为饱满、更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因而就有了中篇小说《四妹子》和《蓝袍先生》等作品的诞生。这些作品的先后发表,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好评,从而也鼓舞了陈忠实继续沿着自己实践的路子走下去的勇气和斗志,这也为他后来进行创作的《白鹿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白鹿原》发表之后,以不可抵挡的魅力征服了学生、农民、工人等普通的读者,而且也赢得了文学艺术界著名评论家和批评家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赞扬,他们认为《白鹿原》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陈忠实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心态从紧跟时代发展到拉开距离,从反映当下生活到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从无我到自我个性意识苏醒,质疑、反思意识逐渐确立;由对总体性的历史意识的追求,到发现历史演进的复杂性与偶然性;从单一的理性关照到理性与非理性兼具,从革命主义到人道主义等等”[35]。所有这些既是陈忠实对自己前期创作的突破与超越,从而也实现了对老师柳青和对现实主义的突破与超越。这些突破与超越,使得《白鹿原》“把陈忠实个人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层次,也把当代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从而具有了某种标志性的意义”[36]。“就现实主义写作本身,尽管我没有任何改易他投的想法,却已开始现实主义写作各种途径的试探,这从近两年的中短篇小说尤其是中篇小说的写作上可以看出变数”,“涿县会议使我更明确了此前尚不完全透彻的试探,我仍然喜欢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但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必须丰富和更新,寻找到包容量更大也更鲜活的现实主义”[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