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黄土地上的农民命运

(三) 关注黄土地上的农民命运

陕西的自然地理条件恶劣,黄土高原和陕南的贫瘠山区,是陕西地区比较闭塞落后的地方,在这里长期居住的人们,自然会受到大自然的威逼和贫穷的困扰,因而农民在大自然的威逼面前生存就十分的艰难,陕西作家群的大多数作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出身,他们也都是“农裔城籍”的作家,是农民悲苦命运的记录者,也是农民灵魂世界的探索者,他们的文化之根深深扎在农村,因而,他们是深受农村传统思想文化恩泽的作家,最乐于写农村生活题材,也最善于写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形象,深刻剖析他们的心灵与遭遇,其间包含着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同情,并在许许多多方面和相当程度上对农民文化做了突破和超越,将农民文化中的实用、诚朴、忍苦、善良和注重伦理亲情等最基本的人生原则以及相应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语言习惯等,自然地融入作家的文学创作中,因为“农民社会和农民文化是紧密的一体化了的系统”[44]。这个以农立国、以民为本、耕读传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系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处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得作家与广大农民在许多方面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迫使作家必然站在农民的立场之上,不断地关注着农村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在变革中的农民命运,其实他们都出生在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虽然最终在创作上有所成就,然而他们还是脱离不了农民的血统。陕西作家杜鹏程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三岁丧父,“幼年,不知幸福为何物”[45]。柳青出身于陕北黄土高原吴堡县寺沟村世代农民的家庭,青少年时虽然在外求学,接触的农村生活不是很多,但在后来的革命和文学生涯中,又长期扎根农村,离开挂职的北京到当时的陕西省长安县王曲公社皇甫村落户14年,最终安息在这片他喜欢的黄土地上。陈忠实是西安东郊灞桥区西蒋村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高考落榜后,回村做了民办(民请)教师,以后又长时间在农村当干部,熟悉农村和农民的生活。高建群也有长时间在陕北黄陵县生活和工作的经历。生活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吃苦最多、受磨难最多的莫过于出生在陕北黄土地上的路遥和陕南山地的贾平凹了,贾平凹在家乡商州棣花镇生活了整整20年。14岁时,他就“离开学校,被子一卷,回家生产”[46],又瘦又小,体重只有七十来斤,受的苦难可想而知。路遥出生在陕北黄土高原清涧农村的一个农民的家里,从小一直生活在农村,整日过的就是上山打柴,下地劳动,不停歇地与黄土地打交道的生活,在17岁之前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的农村,就是小小的县城也没有去过。由此可知,陕西作家大都生活在自己最熟悉的农村,与农民的情感牵得最紧,系得最牢。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描写得最细微、揭露得最深刻、展示得最彻底的中国千百年来的宗法社会农民文化的大书,从对生活在白鹿原上的农民命运的描写中透视出中国农民的悲苦命运,不管是对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祖势力的描写,还是对白孝文、黑娃、田小娥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对宗法社会的反叛,这些不同命运的人物身上蕴含着各自不同命运的生态标本,使我们掌握了破译农民悲苦命运遗传密码的钥匙。贾平凹前期的“商州系

列”小说也是以探讨农民的命运变迁为主要内容的,如《鸡窝洼的人家》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禾禾和回回的描写,展示了在时代和社会这一变迁的大背景下两个人的两种生存方式的冲突,以此来揭示商品经济对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巨大冲击以及对旧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路遥的作品反映的是生活在“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民命运,在对农民悲苦命运的描写中,总要或多或少地投映着城市文明的光影。有时是通过农民之子进城求学、做工的途径来体现,如《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等;有时通过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来体现,如《青松与小红花》《夏》《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等;有时则直接写已成为城市人的人们热心与农民交往,譬如润叶之于少安,晓霞之于少平等。路遥笔下的城乡交叉地带已经一体化,衔接过渡得非常自然,这就如同他喜爱的信天游一样,既流行在沟峁拐岔、黄土高坡上,也流行在陕西地域的大街小巷、“黄原城”中,路遥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心理是属于黄土高原和高原上的乡与城。这里有来自农村的各阶层领导,有进城揽工、开车闯天下的农村青年,更有双水村、高家村以及大小不等的乡镇和城市;有马延雄为之献身的广大农民,有田五、王明清这些民间歌手的咏唱、秧歌和信天游吼得嘹亮而迷人,也有在穷困中的呻吟与死亡、正直与邪恶、温善与狂暴、文明与愚昧的种种矛盾与冲突。这些激活了路遥的情绪记忆,润化出一片“信天游”般的“平凡的世界”。有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他们需要这块土地,只有在这块土地上,那种故乡的记忆才能转化成一种艺术的形态。这种诚挚同样表现在他们对艺术的态度上,不知怎么,我总感到他们对艺术过于沉谨刻意求工,而少那种随意洒脱的气质和轻松自如的表现。”[47]路遥小说中主人公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的奋斗历程,让人心酸,让人悲凉,让人沉重,让人唏嘘不已,尽管作者一直在努力地发掘他们生命的价值,写出他们高昂不屈的灵魂,但从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中国农民生存的艰难,改变自己命运的艰难,陕西地域的其他作家如邹志安、高建群、京夫、赵熙、杨争光等,也特别专注于对农民命运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