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

一、《平凡的世界》: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以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为特征走向了历史舞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对于“当代社会现实的再现”,把提倡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作为创作原则,并通过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描写,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表现社会生活,再现社会现实的原样。

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就是重视现实。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部注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再现。《平凡的世界》在作家深入了解、体验社会生活之后,没有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好与坏,而是如实地将自己了解与体验的生活描绘、表现了出来,正如巴尔扎克说的那样:“我搜罗了许多事实,又以热情为元素,把这些事实如实地摹写出来。”[23]为了使作品能够真实细致地表现社会生活,路遥为此进行了多年准备资料、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工作。其一,他对古今中外的长篇小说进行了一个有计划、系统地阅读过程,除此之外,他还阅读了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宗教以及农业、商业、工业、科技等方面的书籍。其二,认真地准备了历史背景方面的材料,他反复查阅了1975~1985年十年里的各种报纸、文件,搜集了有关的重要材料。其三,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他谢绝了所有的社交活动,处于封闭状态,将自己尘封在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构建自己心中的世界。其四,为了能够全景式地反映当代城乡交叉地带的社会生活,他开始奔波在毛乌素沙漠,寻求创作的灵感,为了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他对现实社会中的一切都感兴趣,到农村体验生活,去城镇进行考察,到工厂煤矿参观,去机关企业走访,到学校交流访谈,去集贸市场游逛,与市井小民交谈,接触到了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境遇中的各种人物,为了完成他的作品,到处辛劳地奔波着。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路遥是从黄土高原里走出的作家,他亲眼目睹了中国社会从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不管是农村生活,还是城市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心灵的深处产生了一种的体悟和认识,促使他产生一定要把这种深切的感悟和清醒的认识表达出来的冲动。因而他没有在《人生》的一片叫好声中得意扬扬,自我满足,停顿下来,而是选择了新的挑战与自我超越。路遥认为“作家的劳动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24]。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他鼓足了勇气,在整个中国文坛被西方各种文学思潮席卷、现代主义雄霸文坛、中国文坛认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过时的时候,他仍毅然而然地、坚定地选择了用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已经“过了时”的现实主义写作方法,而且打破了传统的创作规则,采用“无意识”手法来刻画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在现代主义雄霸文坛之时,他坚定地选择了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已经过时的现实主义手法进行他的文学创作,这也无疑让他陷入了一种孤立的境地,但他认为“孤立有时候不会让人变得软弱,甚至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强大,更振奋”[25],面对着个人对群体的挑战,无异于以卵碰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的,可他仍然坚守着现实主义的岗位,做一个现实主义坚定的守望者、践行者,路遥说“我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其实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与生命”[26]。为此,他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并且最终赢得了这场“赌博”。

柳青的《创业史》是十七年中国当代文学的典范,路遥作为他的学生,并没有盲目地崇拜模仿他的老师,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有所继承和发展,并不断地超越和突破,特别是在对典型形象的刻画描写上。柳青曾说:“人物的社会意识的阶级特征、社会生活的职业特征和个性特征,互相渗透和互相交融,形成了某个人的性格,就是典型性格”[27]。柳青塑造的人物形象,时时突出他的政治观念,创造典型的途径往往是“阶级性+职业特征+个性”的加法。路遥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中,并没有采用柳青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到,《平凡的世界》里刻画的人物形象将近百人,但里面没有明显的反面人物,在阅读过程中不能一下子分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打破了传统文学中“非甲则乙”的人物形象塑造。

《平凡的世界》为了突出地表现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笔触深入典型人物的心理活动方面。例如作品中对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孙少平的描写:“他在眼前环境中是自卑的。虽然他在班上个子最高,但是他感觉他比别人低了一头。而贫困又使他过分的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于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的情绪。就说现在吧,他对那个派头十足的班长顾养民,已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情绪。……”[28]相信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都能体会其中的辛酸滋味。心理学家对自卑的症结归结为:自卑的人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总觉得别人时时刻刻都在注意着自己。孙少平是一个顽强不屈、勇于奋进、努力拼搏、有所追求的人,他总是认为自己的优秀,一定会引起别人的关注,似乎同学们的眼光都不断地在关注着他,但因为家庭的贫困,他常常表现出自卑的心理,正因为他的自卑,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加要强。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对很多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实精细的刻画,使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逼真的生活情调。细腻而精美的细节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孙少平在学校吃饭时走向食堂拿自己的黑馍时的情景,“他径直向饭场走过来了。现在可以断定,他就是来拿这几个黑面馍的。……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得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29]孙少平由于家境贫困而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买一份乙菜来填饱肚子,饥饿的他不得已做了一件连自己都觉得很丢脸的事,所以他不能让人知道。他“瞥了一眼”“瞧了瞧”“很快蹲下来”“如同偷窃一般”“嘶啦声像炸弹声一样”,这些细节的描写都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公孙少平惶恐难堪、惴惴不安的内心世界以及悲凉的处境,就是今天的读者阅读完作品后也依然会有心酸之感的。正因为《平凡的世界》在细节描写上注重的真实性,作者努力发掘像孙少平那样的奋斗者的生命价值,写出了他们高昂不屈的灵魂,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令人振奋的美感。

路遥在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就曾说过,《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孙少平家境穷困、出身卑微的故事就是以其弟王天乐本人经历为蓝本而构思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部作品最终成为闪耀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部伟大现实主义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