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交叉地带农村青年的命运

二、展现交叉地带农村青年的命运

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一直是屹立于中国当代文坛的法宝,这从他早年创作的《月夜静悄悄》《姐姐》《风雪腊梅》《痛苦》《你怎么也想不到》等作品中就可以得到验证,这些作品中书写的都是“城乡交叉地带”他所熟悉、了解、体验深刻的北京知青生活。路遥出身于贫瘠的黄土地,生活在世代为农的家庭,长大成人前一直没有离开过这片古老守旧的黄土地,故而对农村的生活非常熟悉,了解得非常透彻,作品的主旋律从《人生》开始,到《在困难的日子里》,到《平凡的世界》主要表现的都是家乡的贫困与落后以及人民生活的苦难和忧虑,也表现了“城乡交叉地带”的青年追求幸福、憧憬未来的愿望以及对外面文明世界的接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就是生活在城乡交叉地带,身上具有非常复杂的矛盾心理,是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知识、有才华,心远志广又不满现状的青年,也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农村小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的高加林“他有更大的抱负和想法,不能满足于在这个县城所达到的光荣”[30],“我联合国都想去”[31]。他特别羡慕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在自己居住的偏僻农村里极力传播着现代文明,摈弃农村的一些陋习,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理。可是在作品里,路遥偏偏给他安排了这样一个让他难以接受的情节:高考落榜的他,在万般无奈之下去城里卖馍时遇到老同学感到万分羞愧的情景。高加林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回乡知识青年,因为不得志,而陷于困境中的难堪、无奈之情表现的酣畅淋漓,又将他的愤懑、自卑的复杂心态全部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他不停地追求、不懈地奋斗,然而在当时的农村生活中,他没有任何的希望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只能接受生活中的不断打击,挫折、失败、痛苦接踵而来,可以说高加林的形象是中国当代农村青年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和缩影,理想、爱情的幻灭又使他重新思考人生之路。路遥把人物的心理情绪直接推到了作品描写的中心,这正是路遥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的一种表现。

路遥始终把城乡交叉地带作为自己进行创作的突破口,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他给读者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田润叶、田福堂、田福军等一系列生存在“城乡交叉地带”人物,全景式地反映了我国1975年到1985年“城乡交叉地带”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法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正是这一系列城乡交叉地带的文学创作,支撑了他的艺术大厦,辉煌了它的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