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如何认出信息
我们之所以能在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做出反应,是因为大脑在一瞬间为信息匹配了意义。这个过程主要依托于大脑皮层与边缘系统的反应回路。边缘系统的主要脑区是杏仁核和海马。
大脑把听觉和视觉皮层接收到的信息向眶额叶传递的时候,要经过杏仁核。经过杏仁核后,信息就被动了手脚,匹配了意义。我们感知到的信息在被大脑皮层传输到边缘系统的瞬间就被赋予了意义。感知和被赋予意义是在瞬间无缝结合的,所以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信息就已经匹配了确定的意义。意义一旦确定,人们就知道该采取什么方式面对外在事物——是靠近还是远离。
在这套瞬间完成的机制中,杏仁核就像一个机械分拣系统的闸口。这个闸口储存着人们过往的情绪记忆,信息从此流过,在此初检,进行标注,贴上标签,将感觉与过往的情绪内容连接在一起,分拣到不同的区域。信息在此被分拣为:我需要的、我期望的、我记忆中的、我熟悉的、对我重要的等。简单来说,就是为信息初步贴上好坏的标签。信息一旦被赋予意义,就会带有情感色彩,确定信息是好是坏。这里我们要强调的一点是,人们在关注信息之前,对信息的认知和偏见就已经形成了,信息进入大脑后,瞬间进行了标注。
杏仁核的作用就是将感知转化为意义。杏仁核会告诉人们一些关于事物本质的重要信息。这就像你看到一朵鲜艳的红玫瑰,大脑马上赋予它美好的意义,即它代表着爱情、热烈、美好。你能确定它是好的,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对待它。你会知道,如果你把它送给妻子,妻子会很高兴;如果你把它放在屋里,就可以显得屋子有活力。这也是为什么你没有拿一根枯树枝送给妻子的原因。因为它没有被赋予美好的意义,它有的更多的是负面意义,比如衰败等。人们活在一切都不确定的世界里,之所以能理解它并且可以游刃有余地生活,都是因为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感觉是确定的。人们有确定感,就是因为赋予了这个世界意义。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一台电脑运转起来,除了硬盘、电源、内存等硬件的支撑,还需要有软件系统,也就是利用各种代码编写的程序。对于大脑来说,它的硬件就是脑干、大脑、小脑等组成部分。而支撑大脑运转起来的软件程序,则是由各种意义、价值、情感等编写而成的。也就是说,大脑要想对人发号施令,让人产生行动,第一需要硬件的支撑——健康的大脑;第二需要程序的支撑——在信息中赋予的价值、意义和情感。
大脑的运转是需要内容的,这个内容就是情感和意义。让大脑产生直觉锁的核心硬件是杏仁核、下丘脑等边缘系统。而启动这些系统的,就是在信息进入大脑后被赋予的价值和意义。信息被赋予意义后,我们就分出了好坏,事物就带有了情感,我们就知道是该靠近一些还是躲远一点。意义就是人们思考的素材和工具,没有意义人们的思考就无法继续。
大脑边缘系统负责快速做出好坏的评估,对信息形成直觉和第一印象。直觉一旦形成,大脑就会锁上,也就是确定了信息是好是坏,接下来,就会马上启动情绪反应。就像我进入那家果蔬超市,将自己看到、听到的与好的意义匹配起来,让我产生了细微的喜好倾向,这种情感促使我想要在这里消费更多。这种反应完全是自动化完成的,是不受意识控制的。而这一连串的反应,都是在杏仁核被激活的情况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