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人产生心理优势
人们的大脑会对你提供的信息第一时间形成直觉锁。很多时候,商家不知道用户对自己的产品已经形成了怎样的直觉锁,还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向用户传达信息。这时你的信息基本是无效的,因为人们的大脑已经被直觉所给锁上了。这时你就需要知道如何才能解除人们已经形成的直觉锁,这样你的信息才能进入人们的大脑。有一种方法就是向对方坦露心声。
在电影《逍遥法外》中,有几处都利用了这种技巧。有一个情节是弗兰克为了得到一套飞行员的服装,到泛亚航空指定的裁缝店定制衣服。老裁缝在给他量尺寸的时候,对他说:“你这么年轻,不像是飞行员。”(毕竟那时候弗兰克才十七八岁)弗兰克说:“我是副机师。”老裁缝看到他的手在抖就问他:“你为什么这么紧张?”当然老裁缝是对的,弗兰克是很紧张,因为他是个骗子。弗兰克当然不能说自己是个骗子,更不能说自己没有抖,因为明明自己就是在浑身哆嗦。于是,他就利用了人们的认知傲慢,根据裁缝发现的事实编了一个故事,他说:“刚参加工作,第一个星期就把制服弄丢了,当然紧张。”这样的解释打消了老裁缝对他的怀疑,老裁缝反而安慰他让他放心。当大脑发现了一种状况时,很渴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时候,如果你否定了大脑发现的事实是行不通的,这会引起人们的抗拒心理。这时就需要根据人们的发现,讲个合理的故事,把大脑的发现合理化。
在将这个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找准一个原则,那就是要让老裁缝产生心理优势。能让他人产生心理优势的方法就是袒露心声,表现出你的真诚。老裁缝之所以对弗兰克放松警惕,是因为弗兰克讲了一件难以启齿的事。他向老裁缝袒露了自己的心声,这让老裁缝产生了“我猜中了,我发现了,我就知道”的心理优越感。这样的心理优势会让老裁缝麻痹自我,让自己毫不怀疑地接受对方的说辞。
在《通勤营救》这部电影中,也有一个情节用到了这个技巧。男主角迈克要在一列火车上找到一个叫普兰的人,但迈克不知道他长什么样、是男是女,当然名字也是假的,只知道普兰在哪一站下车。火车上这么多人他怎么找呢?这让他无从下手。于是他就找到了一个列车服务员,问对方:“我想找个在某某站下车的人,该怎么找?”列车员当然不会告诉他了,谁知道他要找这个人做什么,万一他是个坏人呢。在列车员用质疑的眼神打量男主角的时候,男主角灵机一动,讲了一个难以启齿的故事。他怎么讲的呢?他说:“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网友,她很调皮,要让我在火车上找她,我们又没有见过面,只知道她在哪一站下车。”这时,列车员露出尴尬的笑,他指着男主角说:“哦我知道,没想到你这么大年纪了还玩这种游戏。”于是告诉了男主角该怎么找在某一站下车的人。
向他人透漏一点难以启齿的、有点尴尬的事,人们就会产生心理优势,对你放松警惕。人们在面对他人一些奇怪的问题时,总是会认为他人不怀好意,这就是人们在第一时间对信息的反应。首先你要肯定对方的认识和感觉,然后根据这种认识讲一个难以启齿的故事,让对方产生心理优势。
一旦产生心理优势,人们的认知傲慢就会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气认为局面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放松对他人的警惕,从而站在心理优势的高地对他人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