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起大脑补全的意志
杜克大学的研究者们曾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人们的注意力。在其中一个实验中,他们让被试观看一个纪录片,并在中间插入一段饮料广告。一组被试看到的是完整的30秒广告,而另一组看到的是这段广告的快进版,只有3秒钟时间。结果发现,看了快进版广告的被试,并没有看清楚广告的内容,只是捕捉到了广告的几个片段信息。但是他们购买该饮料的意愿,却比看了完整版广告的被试要强烈得多。
日本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2017年日本全国的口罩生产量超过了49亿个,相当于平均每个日本人有39个口罩。那么为什么大部分日本人都喜欢戴口罩呢?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戴口罩看上去更漂亮。
上面这两项调查研究的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信息的量受到了限制。不清楚的信息、碎片化的信息、部分的信息等,都是用户在接收信息时受到限制,没有接收到完整的信息。当信息受到限制的时候,信息的效果大大地增强了——购买饮料的意愿增强了,戴口罩让自己看上去更漂亮了。
东京立正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内藤谊人表示,戴口罩可以在他人心中产生“理想化”的心理。因为人类的大脑会对看不到的部分进行自动补全。女性戴着口罩,把大部分脸都挡住了,只露出眼睛。大脑看到这种装扮,就会自动对这个人进行补全。而对一般人来说,眼睛部分是比较好看的,再加上一些化妆技术,就会显得更好看。只露一双漂亮的眼睛,在补全心理的作用下,大脑会认为戴口罩的人很漂亮。这是日本人爱戴口罩的一个原因。同样的,当一个人背对着你的时候,你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穿着,根据他谈论的内容,你也会在大脑中模拟出他可能的长相。
当大脑关注到模糊的、碎片的、部分的信息时,想要理解它,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大脑会根据碎片和局部的信息,对其进行心理补全,即在大脑中完善信息,模拟事物可能的样子。对碎片和模糊的信息进行补全,是大脑的意志所在。大脑对碎片、模糊的信息进行补全,就是在对信息进行理解,理解了才知道信息说的是什么。
大脑在对信息进行补全的时候,会遵循思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原则。如果看到一双漂亮的眼睛,大脑就会将这种情感扩散到面部的其他部分,从而构想出一张漂亮的脸。而在只看到饮料广告的片段信息时,被试会根据仅有的信息来补全广告可能要表达的意思。当然了,广告中的信息更多是美好正面的,大脑在模拟的过程中,更多的会根据这些正面的、充满激情的信息线索,补全一个关于饮料的美好故事。补全的过程就是大脑自我说服的一个过程。所以,看到快进广告的被试,购买广告商品的意愿,比看到完整广告的被试要强烈。看到完整广告之所以意愿不强烈,是因为大脑在被动接收信息时对广告信息的情感没有自我补全的对广告的情感强烈。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模糊的、碎片的、局部的信息,激起了大脑的意志,促使大脑主动去构建、理解、模拟事物可能的样子。当大脑这样去做的时候,人们对信息的态度其实就已经发生了改变。人们就会认为它是重要的、有用的。
不单是投入的意志越多事情变得越重要,同样的,投入的意志越多人们对事物的记忆越深刻。有一项研究发现,让被试看一些广告,但是有几条广告会在距离结束五六秒前强制停止播放。看完广告后研究者让被试对广告的内容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被试们对那些没有看完的广告记忆清晰,对其中的细节记得更清楚。在过了两个星期后,进一步追踪调查发现,那些没有看完的广告的细节记忆依旧清晰。这是因为人们在观看这些广告的时候,那些没有播完的广告,让大脑投入了更多的意志去理解这些广告。大脑投入的意志越多,人们的记忆就会越深刻。
大脑在注意到信息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直接确定信息是什么,认出它。这是大脑自动完成的。但是在当大脑注意到信息后,信息不能让大脑顺利地认出信息,这时大脑就会启动理性决策机制,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来识别信息。所以、对大脑来说,模糊的、碎片的、局部的信息让大脑不能顺利地认出信息。大脑在接触到信息的时候就会卡在那里,从而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和精力来有意识地处理信息。其实,这时大脑对认出信息的意志就已经增强了。投入的意志越多人们对信息的情感就会越强烈,信息就会变得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