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决策焦虑改变偏好

3 引发决策焦虑改变偏好

你认为自己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其实不然。人们容易受到感觉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偏好,就比如紧迫感。只要在人们做选择和决策的时候,给人制造一点紧迫感,人们的偏好就会发生改变。

我们来看一项研究,研究者向被试展示两款相机的12种功能,并让他们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款相机的3种核心功能优势突出,比如镜头的质量、成像技术和照片的像素都很高;另一款相机有8种功能比较明显,但是这8种功能都是无关紧要的,比如内存卡稍大一些,赠送一个镜头盖等。

研究者们把被试分成三组来展示这12种功能。第一组被试每种功能只看了2秒,结果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有8项无关紧要优点的相机,只有17%的人选择了具有核心优势的相机。如果把展示的时间稍作延长,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们让第二组的被试每项功能看了5秒,结果依旧有38%的被试选择没有绝对优势的相机。那么如果把时间限制取消掉,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于是,研究人员让第三组被试无时间限制地评估各项功能。这时人们的偏好神奇地发生了逆转,选择有绝对优势相机的被试比率提升到了67%。

这个实验表明,压缩时间给人们制造的紧迫感,会让人们失去理性凭直觉做出选择。实验不断调整被试评估各项功能的时间,使得他们的偏好发生改变。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购买一款相机应该更看重它的核心功能,比如镜头的质量和像素的大小等。但是通过压缩时间,使得人们越来越不看重这些功能,而是更倾向于凭直觉去选择。那么我们就要搞明白,当人们凭直觉做决策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以及人们凭直觉选择的模式是怎样的。当人们凭直觉对信息进行评估的时候,更注重表面的选项。人的直觉普遍认为多的、大的就是更有价值的。直觉会让人们更注重表面的东西,所以大部分被试在短时间内都选择优点多的,赠送东西多的,或者是便宜的。

更重要的是,紧迫感会放大人们的感觉,让人们对评估产生焦虑。这种感觉促使人们启动直觉评估模式。当选择的焦虑感被放大的时候,人们决策的目的就会发生改变。这时人们的选择就不再是单纯地针对自己的真实需求了,而是企图通过选择来消除自己的焦虑心理。也就是说,这时人们的决策解决的是感觉的问题,而不是需求的问题。所以说压缩时间扭曲了人们决策的动机,促使人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在《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这部电影中,一个商场大促销,丽贝卡看中一双鞋子,犹豫再三,她的理智终于战胜了冲动。她认为自己不能再买鞋子了,自己有无数双鞋子,而且信用卡也快刷爆了……所以,她决定不买了。这是在没有时间限制、没有选择焦虑的情况下,丽贝卡做出的理性决策。但是只要加入紧迫感的因素,这种偏好和理性就会被瞬间打破。电影中丽贝卡正要扭头走人的时候,一个女人跑过来一把抓住了那双鞋子。丽贝卡见状也猛地伸手抓住了鞋子。结果是两个人抱着一双鞋拉扯了起来。丽贝卡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把鞋子买回了家。回家后,她看着自己拼命抢回来的鞋子万分沮丧,感觉自己就像疯了一样。

这就是别人也盯上那双鞋子的时候,引发了丽贝卡的决策焦虑。这让丽贝卡感觉到,如果自己不出手,将会马上失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马上失去”激活了她的决策焦虑。丽贝卡和那个女士抢鞋,就是在解决自己心中的焦虑感,而不是因为自己真的需要这双鞋。

聪明的商家很善于借助顾客的决策焦虑来销售产品。一些经营男士护肤品的商家,喜欢组合销售套装产品。就比如把爽肤水、面膜、洁面乳等不同的产品组合成一个套装去销售。如果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套装产品卖得都还不错。这就是因为,人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会产生决策焦虑心理。人们选来选去拿不定主意,很容易感到焦虑。这时人们的决策不单单是在解决自己的需求问题,同时也是在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人们喜欢选择不同产品组合在一起的套装产品,是因为组合套装的单品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包含的产品样数多,能很好地避免买贵了或者选错了的问题。这就是唤起了人们的决策焦虑后,人们会选择一个数量多的选项的原因。

我们一定要明白,现如今人们的需求看上去比海深、比天高,但其实都是商家通过改变你对信息的情感,改变了你的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让你的大部分消费行为更多是为了平复和解除自我感觉本身的问题,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