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挫败感

增强挫败感

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心中都带着一种设定和预期,当事情不是自己认为的那样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会产生挫败感。在挫败感的作用下,人们会特别渴望摆脱无助的、不知所措的状态,这时人们就会试图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所以,人们在受挫的状态下是很容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的。

魔术师达伦·布朗,同时也是催眠师和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真人秀的电视节目叫《达伦·布朗:就范》。测试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社会屈从心理。达伦·布朗的目的是要在72分钟之内将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杀人犯。研究人员通过面试挑选出一名被试,这名被试是一个IT男,通过测试发现他的智商属于正常水平。栏目组邀请这位被试参加一个精心设计的慈善宴会的启动仪式,他们要做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挫败感激发被试的屈从心理。研究人员没有告诉被试要参加的是一个高档的宴会,让被试穿着随意一点就可以,结果被试穿了一件普通的衬衣就来了。当被试走进会场一看傻了眼,原来参加宴会的人都穿得很正式,西装革履很雅致,而自己却穿得很随意。研究人员就是要通过这种反差来让被试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从而产生挫败感。我想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出席重要宴会或者朋友的聚会时,很在意自己穿得是不是体面。如果到场一看自己穿得很寒酸,你在整个宴会中都会不自在,很想溜之大吉。这就是挫败心理造成的。低人一等的挫败心理会让被试很容易追随权威。在被试的这种心理产生后,宴会现场的管理人员就来指使被试做端盘子、拎包这样的事情。本来是来参加宴会的人,瞬间变成了一个服务人员,因为人们在受挫后会很容易屈从于权威。屈从就是人们在受挫后产生一种补偿心理。

人们在遭受挫败的时候很容易屈从权威,或者是试图逃离。这个实验就是通过抓住人们的屈从心理,引导被试最终走向杀人这条道路的。这一次,在真正杀人的最后一刻被试还是拒绝了。

我们前面说过,联合其他因素进行评估可以改变人们的偏好。我们假设小雯想要减肥,当她看到巧克力蛋糕的时候,就会流口水,这时她会有一种想吃的冲动。但是她一想自己减肥是为了保持身材。她想到自己的闺蜜,那曼妙的身材,在穿泳衣的时候可算是风光无限,吸引了全场男士的目光。想到这里她对身材的渴望阻止了她对蛋糕的渴望。

你认为小雯这样就不吃那块蛋糕了吗?如果没有别的信息介入,小雯是可以在当下控制住自己吃蛋糕的欲望。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唤起小雯的挫败感和厌恶感,她对身材的渴望就会消失,她会毫不犹豫地把蛋糕给吃掉。就比如在这时,和她一起的闺蜜看出了她的心事,说了这样一句话,小雯马上对自己的身材失去了坚持。闺蜜说:“每次吃蛋糕,你都说要减肥,你又不是没有减过,一直也不见效果,有些人是喝水都是会长肉的,这就是命啊。”小雯一听这话,她想了想自己减肥的苦难经历,再看看自己的水桶腰,想想朋友穿泳衣的身材,嫉妒心顿时生起,这其中夹杂着强烈的沮丧感,于是狠心说:“吃了这顿再说吧。”

为什么闺蜜这些话,会打消掉小雯对曼妙身材的渴望呢?就是因为看到自己肥胖的事实,与闺蜜前凸后翘的身材对比产生了挫败感,感觉自己也许永远成不了闺蜜那样,也许自己就是有肥胖的基因,无药可救。这样的信息暗示着她的努力都会以失败告终。这让小雯放弃了对蛋糕的抵制,放任自己去吃。

当人们渴望一种状态的时候,让人们看到真实的自己与想象之间的差距,感受到失败、无能为力、失误等负面的情感,人们会产生沮丧和挫败的糟糕自我感觉。这样的心理会有效地影响人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