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情景决定感觉
假设有两家晨光文具店,一家是精致的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店,店面布置得很时尚,商品摆放也很整齐。而另一家店则正好相反,不但招牌简单,店铺里的各种杂货摆得也是满满当当,连个落脚的地都没有,顾客在里面只能挤来挤去,很不方便。这样的两家店,货架上的商品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它们都是同一品牌的产品,品质也没有差别,而且价格基本也是一样的。你倾向于选择哪一家店呢?在我家附近正好有这样的两家店。很多时候我会选择去店铺杂乱的那一家,而且我发现这家店的生意比另一家要好很多。
店铺杂乱的那一家生意比较好,有两个原因。一是它所销售商品的属性问题。像笔、纸、本子等文具,都属于短期消耗性的用品。由于人们根本不会有用太长时间的打算,所以更希望价格便宜,而不会追求什么品牌效应。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店铺给人们的感觉。铺面设计简单、货塞得很满的店铺,给人的感觉是在靠数量赚取利润。货多意味着销量多。这就像在商场里,如果某个商品摆放量很多,你会认为它在促销让利,销量一定很大。这给了人们商家在薄利多销的感觉,所以促使更多人争相抢购。而店面设计时尚、货量少、货品摆放整齐的那家店铺,给人的感觉是销量很少,商家卖一个是一个、卖一个赚一个,让人感觉商品很贵。这就是不同的情景设置,给了人们不同的感觉。这导致两家店尽管价格差不多,但是生意截然不同。
我们一定要明白的是,情景改变导致什么发生了改变,那就是情感改变了。杂乱给人的感觉是便宜,而干净整洁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贵。所以设计情景就是设计人们的感觉。你首先要知道顾客希望你的产品是什么样的,然后要弄明白什么样的情景能给人这样的感觉。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上面的这种情况,两家店在同一区域,但是有的生意很好,有的生意却很差。谁更懂消费的感觉,谁更会营造氛围,谁就容易生意兴荣。因为你离消费者的心更近,才能离钱更近。有一家华联超市我以前经常去,后来发现了另外一家超市,就很长时间没再去这家华联超市。两家超市离得很近,卖的东西也差不多,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不喜欢去这家华联超市了。后来有一天我发现了这是为什么。
有一天,我为了购买一个急用的东西,再次走进这家华联超市的时候,瞬间就惊住了,也发现了为什么以前我不喜欢这里了。其实,是因为它把货物摆放的方式进行了大的调整。以前,一进超市的门口摆放的全是酒和礼品之类的商品,这些东西并不是大部分人每天要消费的商品。所以要想购买熟食、水果和蔬菜这些大众每天都要消费的商品,你需要刻意地无视和回避这些酒和礼盒,往里面走五六十米才能看到。消费者大部分时间去超市都是为了购买这些日常的食物。在他们推着购物车往里走的这段距离,就制造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感,因为我需要穿过它们才能见到我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不愿意来就是大脑无意识间为我做出了决策,大脑感觉这家超市和自己有距离——不懂自己。
那么现在我为什么喜欢它了呢?就是因为他们把水果摆在了一进门的地方,然后是熟食和蔬菜。由于我一进门就能看到我想要买的日常用品,瞬间就给我一种亲近的感觉,感觉商家很懂我。回想一下,我喜欢去的那家超市,就是把熟食和水果、蔬菜放在了顾客一进门就能刚看到的位置。当你知道用户要的是什么感觉的时候,就要把情景设计成能够满足他们这种感觉需求的样子,顾客就会喜欢。就比如把顾客最常消费的商品放在一进门就能看得到的地方,一伸手就能够得到的地方,顾客就会感觉很亲近。
你想让顾客感觉你的商品是便宜的,就要把商品放入让人感觉廉价的情景中,比如聚划算的销售情景,还比如上面说的到塞得满满当当的文具店等,人们会认为你的商品很便宜。如果消费者要的是快速获得,你就要把消费者需要的东西放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情景的设置告诉我们,不必改变事物本身,只需改变它所在的情景,就能让人对它产生不同的态度和感觉,其实情景就是在制造感觉,成功的情景设置就在制造与消费期待相一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