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价值唯一化

4 如何让价值唯一化

在生活中,当有朋友决定要结婚了,朋友之间会开这样的玩笑:“你为了一棵树,失去了一片森林。”这个玩笑中隐含着一个经济学原理,叫作机会成本。也就是当你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就同时失去了选择其他的机会。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建立在放弃其他选择的基础上。比如你选择做一个会计,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职业选择;你选择嫁给A,就需要放弃B和C;你选择这条裙子,就意味着你可能错过款式更好的和价格更低的裙子等。我们因为做出一个选择,而丧失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机会成本。

在生活中,哪怕是我们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个选择和决定,也隐含着可能失去的机会。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认为,人们的选择越多,机会成本就越大。而人们意识到的机会成本越大,被选中的那个选项带给人们的满足感就会越低。也就是当选择太多的时候,并不能让我们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更满意,而且很多时候反而会让我们更加不满。这是机会成本造成的一种决策心理。机会成本会让人们在做出选择后还犹豫、后悔。这样的结果是大大降低了人们的满意度。比如你买了苹果的手机,你会想是不是买个国产的手机更实惠,更能代表自己的爱国情怀……这都是在选择过后,对不能再选其他选项,产生的一种后悔心理。

选择太多会降低人们对选项的满意度,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面对各种不同的选择,大脑会把各种选项的优点相加,拼凑出一个完美的选项。就拿找对象来说,以前人们找对象,或许只需要考虑这个人的人品怎么样,就可以决定是否要在一起。但是如今呢?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比如这个人的相貌、工作、能力、出身以及有没有房、有没有车等。人们会把这些选项相加,生成一个完美的结婚对象,以这个完美的标准去找对象。但是这个对象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即便有也是寥寥无几。我们可能如愿吗?当然不可能。所以,你永远也找不到自己完全满意的对象。很多时候即便你做出了选择,也是在退而求其次,你是不会满意的。这就是机会成本造成人们对选项满意度下降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人们的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追求价值最大化的。

在这个眼花缭乱的时代,各种选择纷繁复杂。这注定了人们将会没完没了地买买买,因为人们总是认为更好的东西是下一件。在这种情况下,商家要想提升用户对产品和品牌的满意度,除了把产品的质量、品质做好,还需要善于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通过让消费者在面对目标产品做决策的时候,进行价值优化,从而让其感觉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也就是达到“我的世界里只有一棵树”的效果。这就需要把选项优化为最佳选项,这样便能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伦敦商学院的戴维·法鲁(David Faro)和他同事,对如何避免人们因决策造成的后悔心理做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发现当人们在点完饮料后,把菜单继续展开放在面前,与把菜单合上交给服务员相比,后者对自己点的饮料更满意。研究者认为把菜单合上交给服务员,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人们的决策过程有了一种结束感。这种结束的仪式,让人们停止了对未选中对象的想象。围绕一个对象进行想象,会增强人们对它的渴望。这样的完成仪式,让顾客不再渴望其他饮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感觉。顾客可以斩断思绪,安享眼前的饮料。研究者认为在人们决策后,那些具有完成感和结束感的举动,可以很好地避免人们的后悔心理,大大提升选项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和满意度。提升选择的完成感,是在将被试关注的焦点拉回到已经选择的事物上来,关闭其他可能。现如今网络消费越来越多,提交订单、确认付款、签收包裹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让人们有完成感,都能减少人们选择后的后悔心理。其实,人们结婚要举行婚礼,就是一个具有完成感的仪式,让人们郑重其事地宣布一段人生的结束和下一段人生的开始。这样具有完成感的仪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后悔心理。

另外一种提升事物价值的方法就是“主观最优化”。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和同事在1999年的时候曾做过一个实验来证实“主观最优化”这种心理现象。研究者让被试在校园里拍摄主题为“大学生活最难忘的事物”的摄影作品。拍摄完成后,研究人员让被试从中选择出两张进行冲洗,被试可以保留一张照片,另外一张交给老师作为课程作业。交给老师的这张照片不会还给被试。研究人员要求一组被试立刻做出选择,而让另一组被试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允许他们可以多次选择,只要最终选择一张上交即可。

实验结束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对被试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被要求立刻做出选择的被试,对自己的选择很满意。而那些有充足时间做出决策的被试,对自己的选择更不满意。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他们认为自己留下的那张好像比上交的那张更有意义。他们更希望能回到过去重新做出选择。那些立刻做出选择、没有反悔余地的被试,之所以满意自己的选择,是因为被试的选择受到限制的时候——立刻选择,不能反悔——会对自己的别无选择、没有再选一次机会的选项进行主观优化。被试在心里对自己的选项进行了自我说服和催眠,让自己认为自己选择的是最好的、是对的。其实主观最优化,是人们面对限制时对体验到的负面情感的一种心理修复。你在告诉自己,得不到的就是不需要的和不好的,能得到的就是最好的。这样一来选项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就会大大提升。所以,限制人们的选择,也是提升产品价值的一种技巧。至于如何提升限制感,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你可以参照一下。

我们谈到现在,都是在说如何在人们做出选择后,采取一些策略提升产品的价值和决策的满意度。其实商家更希望人们在面对多个选项做决策的时候,能让自己的产品价值唯一化,让其价值突显出来。这个怎么做呢?你可以结合前面直觉锁的内容深入研究。另外,要想让产品价值在人们的心中唯一化,还可以让产品与自我关联起来。大部分时候,人们从众多选项中选出的那一个,都是与自我有着密切关系的。关于如何让产品与自我关联,在第三部分自我锁的内容中,我会具体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