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信念

2 大部分人的信念

每个商家最大的愿望就是,产品能够为大多数人提供服务,能够捕获大多数人的心。那么,这就需要研究人们最普遍的自我信念是什么。产品和品牌只有击中大多数人的自我信念,才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人们普遍的自我信念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部分人的自我是什么样子。也就是人们普遍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或者说想成为怎样的人。这是构成人们自我的核心,也是基础。那么,大部分人对自我存在怎样的认知呢?那就是正向偏见。简单地说就是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即好又对,掌控着自己的未来,有美好的未来。

在乔纳森·布朗写的《自我》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些数据。在1976年,美国大学委员会做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调查,他们要求100万高中生对他们自己和同伴进行比较,结果发现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领导才能高于平均水平,6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运动能力高于平均水平,85%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在这些人当中,2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最出色的1%。不仅是在年轻人中出现这种现象,成人身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另一项调查中,90%的商务经理认为他们的成绩比其他经理更突出,86%的人认为他们比同事更道德。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要好、要优秀。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人不但对自己有积极正面的认识,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要好,要优秀、聪明、诚实,更具同情心,更有正义感等,还普遍认为自己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未来有乐观的预期。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婚姻更美满长久,不会和自己的配偶离婚,会比一般人活得时间更长,倒霉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还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智力超常。同样的,人们会认为癌症这样的疾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车祸这样的事故也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等。

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们普遍的自我信念是“我即对又好,我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我有美好的未来……”用四个字概括自我信念的特点,那就是“正向偏见”。

在一部电影中有一个情景是问女人们:“什么场所是找男友的最佳场所?”你是不是一看到这个问题就开始在大脑中搜寻答案了?我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不过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说的吧。

A说:“超市是最佳场所,在那里找到的人更现实。如果一个男人手里拿着购物清单,那么他一定有老婆;如果他拿着小的购物篮买速冻食品,那他一定是单身;而喜欢在水果和蔬菜区逛的男人,多半都很健康。”

B说:“地铁吧!拥挤的空间是陌生人离得最近的环境。你可以用手机在微博找张可笑的图片分享给他,也可以和他一起看一条最新的新闻。有限的空间是天赐良机。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嗅到他身上的味道,能够知道那是否是你喜欢的。”

……

看完其他人的回答,你是不是也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呢?其实这是个很可笑的问题,因为男人到处都是,任何场所都是最佳场所,不是吗?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就是在告诉别人:这个我知道、这个我懂、这个我有经验、我知道事实、事情是这样的……人们想要掌控一切和认为自己掌控着一切,这是为了让别人和自己知道,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生活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从而可以对自我感觉良好。

我好、我对、我知道、我了解……这是人们对自我最普遍的认知。也可以说,大部分人的自我都有这样的特点,大部分的自我都是相似的。正向偏见是一个正常人保持身心平衡的正常的、也是最基本的心理状态。正向偏见是人们生而为人的最基本的社会生存动力。在《活着就在找感觉》这本书中我详细地阐述过这样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不能维持这种正向偏见的心理平衡,人们就会陷入焦虑和抑郁的状态,甚至会走向崩溃的边缘。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很高,这并不是真的无法生存,没有吃喝,没有容身之所,而是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意志没有了或者减弱了。当抑郁症患者长时间体验到无助感(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无价值感(没有价值和意义,少自己不少,多自己不多)、无望感(一成不变,暗无天日)时,就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