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的功能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双语教育除具有教育的一般功能之外,还具备特殊的功能。对其功能进行探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其价值,并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双语教育的学科教育功能
双语教育的学科教育功能是语言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的基础,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严格意义上的双语教育是用双语或外语/第二语言来传授学科知识的教育系统,因此,学科教育目的是双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学科教育的功能是双语教育的主要功能,对单语国家来说是双语教育的首要功能。语言是交际的手段,同时也是心智活动的工具,因为思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言语活动。正是由于操双语者拥有两套交际手段和两套思维工具,所以掌握双语本身首先就意味着个体潜力的增长。双语教育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教师用两种语言正确地讲授知识、表达思想,使学生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保证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在这个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
(二)双语教育的语言教育功能
双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如新加坡现行的双语教育语言政策的语言目标可以概括为:一是通过学校制度确保学生的双语能力,以便加强不同语言群体之间的交流,削弱多元社会中所固有的分裂主义。二是促进作为中立语言——英语的使用,以使所有的种族平等竞争;作为一种团结各语言群体的共同语,新加坡人更好地使用英语并得益于它作为国际语言和作为现代交流、科学和技术语言的地位。
(三)双语教育的政治功能
双语的存在与发展同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种族群体的基本信仰紧密相连,国家的政治主张和群体的政治要求都会促进或抑制双语教育的进程。双语教育能够做出的最有价值贡献是加强各民族相互理解;就国内和洲际水平而言,它是促进各个种族群体和语言少数民族和平共处的最佳途径。东西方国家凡是主张双语教育的政治家和教育家都希望通过双语教育来帮助实现本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民主、自由”。在一个特定国家,双语教育政策语言目标的确定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决策,它与这个国家的语言政策是一致的。
加拿大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它吸纳了全球140多个民族,全国98%的人口具有外籍血统。在这个“马赛克”国度里,各民族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由此衍生出的尖锐民族矛盾和激烈政治冲突,一直是困扰加拿大最为棘手的问题。从1867年加拿大自治建立国家起,历届政府都为疏导、整合对立的民族情绪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通过推出不断更新的民族政策,逐渐改善了不合谐的民族关系。此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直对外来移民推行同化政策,“要求移民放弃自己祖国的文化与传统,接受‘盎格鲁-撒克逊’集团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同化途径之一是要求外来移民学习英语,从了解和适应加拿大日常生活开始,进而适应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1947年,《加拿大公民权利法》付诸实施,非英、法裔种族第一次获得公民权。60年代初,移民审查中的种族歧视有所解禁。1969年,联邦议会通过了《加拿大官方语言法》,正式以法律形式规定英语和法语同为加拿大的官方语言,一切政治文件、国家法令都使用英、法两种文字,联邦政府机构必须运用这两种文字进行工作。
新加坡是个多元语言、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二战后开始提出双语教育政策初步构想,1956年《教育政策白皮书》发表后,双语教育政策正式形成,1966年开始正式实施。1979年“新教育体制”颁行后进行了重新修订,目前,正在全国普遍推广实施。新加坡的语言政策基本上是1970年稳定下来的,那就是四种官方语言并存,英语被法定为工作语言,因此,英语具有了实际的国语地位,而马来语则降为象征性的国语了。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基本精神是: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来教学,官方规定的“母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这意味着英语是教学用语,用于学习其他绝大部分课程内容,而母语则是主要的语言学习课。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英语,以明了其实用价值;学习母语,以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通过双语教育,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使受教育者接受和理解社会的政治观念,从而产生维护现行政治制度和遵守法律的行为,形成相应的政治意识。
(四)双语教育的经济功能
在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语言是其中一个密不可分的构成成分。语言因素既是经济力量影响的对象,也是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之一。语言环境是一种间接的投资环境,但间接并不等于不重要,因为投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复合的整体。而系统的功能是由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复合而成的,只有各要素的功能得到充分实现,系统的功能才能达到最大值。语言环境指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社群语言生活的状况,是社会使用语言文字的基本面貌,是决定语言传播能力的首要因素。自有人类社会以来,语言生活和经济生活就有着密切关系。语言在劳动中产生,而经济行为又常常是与语言行为相伴而行的。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语言交际能力。现代企业对内实施管理职能、调节生产环节,对外开拓市场、化解争端无不借助于现代语言交际的方法与手段。在区域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当代社会,经济行为要超越地域和文化上的限制,就更要考虑区域语言生活状况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以排除障碍,实现语言的经济价值。
正因为语言环境对经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在投资行为发生前,有必要评估当地的语言生活状况。一方面,国际性的企业、金融、旅游业在选择目标国家时,语言常常是考虑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往往在海外设立分部或合资企业。而要想在这样的机构就业,本地雇员要有一定的公司工作语言知识。英语、日语、德语以其国家经济实力为后盾,被称为“挣钱”的语言。英语作为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也是被最为广泛学习的语言,成为国际间通讯语言的最佳选择。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社会现代化的水平是与语言多元化的程度成正比的。大凡国际化大都市,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必定是一个语言多元化的城市。反过来,语言多元化状况也可看作是社会开放、现代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标志。共同语的普及也有着现实的市场意义。市场的形成以社会开放为条件,表现为商品的流通、不同地域人群的相互流通。统一的语言对于跨地域经济行为的实现又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五)双语教育的文化功能
双语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都是以双语教育的文化功能为基础的。离开了民族社会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双语教育就无法在维护政治制度方面发挥作用。双语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传递传统文化和现有的社会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每个社会的文化都是独特的,它包含在其民族独特的(其他民族没有的)规范和价值标准的复合体中。这些传统文化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着教育。因此,文化和教育是经常结合在一起的,它们既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又相互渗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第二,传递多元文化,有利于走向世界。双语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得到多元文化的教育。这种多元文化必须是在保持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仅通过自己的母语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语言和文化,吸收他们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使青少年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世界发展的要求。
双语教育的文化功能不仅重要,而且显得非常复杂,很难给予全面的考察和评估,它不是独立存在于双语教育系统内,而是交织地存在于其中。因此,研究双语教育的文化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双语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为一个社会服务的,这种服务必须力求在两种社会群体和两种文化系统之间达到和谐,不能偏离,如果不自觉地偏离哪一种文化,其功能就难以正常发挥。[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