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后期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4]
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英语是它的通用语言。澳大利亚主要采用后期部分沉浸式(the late partial immersion)双语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学一年级(八年级)至中学三年级(十年级)期间,至少半数以上的学科采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绝大多数学校选择科学、数学、历史和地理(或社会学科)等学科实施双语教育。双语教育不仅在公立学校,而且在私立学校都获得了成功。下面以贝诺瓦州立中学为例,说明其实施策略。贝诺瓦州立中学(Benowa State High School)是澳大利亚最早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之一,其成功经验被誉为“贝诺瓦”模式。
(一)课程设置
除了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以外,双语班的课程设置与常规班基本一致。在双语班,采用法语作为教学语言的科目包括数学、科学、体育、社会学科(在十年级,由历史取代社会学科)和法语。上述所有学科均连续学习3年。除此以外,双语班学生可以选修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其他科目,如商业原理、家政、手工艺术、音乐和艺术。
在八年级时,双语班与常规班的教学范围完全一致,但是考虑到双语班学生的法语水平过低,因此在教学深度方面有所区别。九年级和十年级时,双语班与常规班的课程设置完全一致,但是双语班的教学计划略有调整。譬如,在科学课程方面,常规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做3次实验,而双语班学生只有做1次实验的时间;在社会学科课程方面,由于法语工具书太少,双语班学生只能从事较少的科研项目。
高中阶段(十一年级至十二年级)不再开设双语课程,原因在于,高中生开始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将面对更多、更广泛的选修课程,且班级规模过小,继续开设双语课程已经不太现实。
(二)教学语言
在接受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普遍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法语基础较差,无法用法语思维,只能用母语思维,所以要努力把听到或读到的法语内容翻译成英语(母语);第二阶段,捕捉关键词汇,猜测句子意思;第三阶段,领会要点;第四阶段,学会用法语思维。
考虑到学生的上述变化过程,双语班使用法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比例随着年级的上升逐年提高。在八年级,法语的使用比例约54%;在九年级,法语的使用比例约57%;在十年级,法语的使用比例约63%。这个使用比例包括双语学科的教学语言和法语课程的教学语言。就具体一天而言,使用法语的时间主要依据学科安排。一些学生表示,他们喜欢在英语和法语之间不断转换。
(三)教材建设
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教材始终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最初,贝诺瓦州立中学的教师带学生到书店物色法语教材。他们发现,法语教材品种繁多,但内容过度重复;法语教材与澳大利亚教学大纲难以配套;法语教材的法语要求很高,不适合初学法语的澳大利亚学生。后来,教师只能把所有相关的资料买回来,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时安排和英语版教材进行改编,或参考相关资料重新编写,然后通过打印、复印等方法把教材发给学生,这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现在,教学材料由教师和教辅人员负责准备。在八年级,为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法语实际水平,教师对法语表述做了认真仔细的调整;在九年级和十年级,双语班基本上采用常规班教材的“翻译本”。这样,可以确保双语班的教学进度、范围和内容与常规班保持一致。法语辞典等工具书由图书馆负责提供。
(四)教学策略
1.提供可理解的信息
可理解的信息是指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信息。克拉申(Crashen)、斯温(Swain)、旺·菲尔莫尔(Wong Filmor)等著名学者多次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提供可理解信息的重要作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提供可理解的信息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教学手段多样化
双语教师发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概念,特别是科学等学科的概念。譬如,在讲解科学学科中“骨骼”一章时,教师一边用法语进行描述,一边在黑板上向学生展示有关“骨骼”的挂图和实物,并让学生走上讲台指出骨骼的具体部位。学生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
3.鼓励学生采用推断、猜测等技能
在听教师讲解和阅读资料时,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新的概念和生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关键词、上下文、已经掌握的概念和单词,推断或猜测新概念的定义和生词的含义。据统计,在教师用法语讲解时,学生通常能够理解70%的内容,其余30%的内容基本上是推断或猜测出来的。
4.提供各种应用法语的机会
譬如:①回答问题。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学生(尤其是初学者)习惯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做简短回答。为了鼓励学生多开口说法语,教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②对话表演。③担任教师角色。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到讲台上担任教师角色,向其他学生介绍或讲解某些教学内容。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④集体讨论,如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学生认为,集体讨论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⑤写作。要求学生通过写作,提高应用法语表达思想的能力。⑥与国外法语学校建立双向交流计划。考虑到法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路程太远,往返费用昂贵,贝诺瓦州立中学与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的一所中学达成学生双向交流协议。新喀里多尼亚位于大洋洲,是澳大利亚的近邻,官方语言为法语。从1986年起,校方每年安排双语班学生赴新喀里多尼亚参加为期3~4周的交流活动。学生住在当地法语居民的家里,一边参观旅游,一边在当地学校接受教育。这项措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学生普遍反映,双语交流计划是双语教育过程中最精彩的项目。一方面,让学生与法语居民同吃同住,到法语学校上课,提供应用法语的机会,加强了学生的法语能力,甚至学会一些俚语;另一方面,让学生置身于真正的法语环境,使他们亲身感受法语文化和法语社会,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5.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贝诺瓦州立中学与昆士兰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为了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客观,贝诺瓦州立中学邀请该大学的教师负责双语班的评价工作。考虑到双语班学生的法语能力远远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校方邀请该大学的教师为高年级双语班学生开设讲座和高级法语课程等。
由此可见,在借鉴浸入式双语教学时要结合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灵活、有创建地运用。
QUESTIONS
1.How many type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re there?What are their characteristics?
2.Could you find the basic differences between weak form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strong form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3.Which type should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hina be of?Weak form of bilingual education or strong form of bilingual education?Why?
4.Could you compare 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with sub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5.Could you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in basic type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6.What are the basic type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that can be applicable in China?What are they?
【注释】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6-88.
[2]强海燕,Linda Siegel.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04(7):1-4.
[3]黄小丹.美国外语浸入式教学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4(7):8-12.
[4]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