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强势双语教育

二、强势双语教育

所谓强势双语教育,是指学校对两种语言一视同仁,其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和双元文化的人才,而且是为了保留少数民族语言,营造双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氛围(从弱势双语教育和强势双语教育的含义可见,这两种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母语在双语教育中的地位是弱还是强)。

1.沉浸式双语教育

沉浸式双语教育(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实验,也被译为“浸入式双语教育”“浸润式双语教育”“浸泡式双语教育”。

在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实施沉浸式双语教育的过程中,起始时间与时间长短存在较大的差异。

按起始时间,沉浸式双语教育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早期沉浸式双语教育,通常从幼儿园或幼儿阶段开始实施;二是中期沉浸式双语教育,通常从9岁或10岁开始实施;三是后期沉浸式双语教育,通常从中学阶段开始实施。

按第二语言或外语使用的比例,沉浸式双语教育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开始时,第二语言作为100%的教学语言;两年或三年以后,第二语言的比例降低至80%;再过三年或四年,第二语言的比例降至50%左右。二是部分沉浸式教育,第二语言的比例始终占50%左右。

2.保留性双语教育

保留性双语教育(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又称“保持性双语教育”。它是指在多数民族语言社会中,允许少数民族语言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接受教育。其目的是,保留并保护学生的少数民族语言,防止此类语言的衰退或消亡;或者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确认少数民族群体在一个国家中的权利;或者为了实现完全的双语制度、双元文化和双语能力。与过渡性双语教育不同的是,保留性双语教育并不是在牺牲少数民族语言的前提下培养和发展多数民族语言能力的。

在实施保留性双语教育的过程中,通常在提高多数民族语言的同时,允许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在学校使用并提高他们的本族语言、祖传语言、土著语言、种族语言或家庭语言。其理由是,在一个多数民族语言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之中,儿童身处铺天盖地的广告、招牌、书籍、报纸杂志和影视节目的包围之中,非常容易获得学习和操练多数民族语言的机会,而少数民族语言必然处于日渐衰微和丧失的过程之中。

保留性双语教育又可划分为“静态的保留性双语教育”与“动态的保留性双语教育”,前者旨在保留学生入学时的家庭语言技能和水平,避免他们丧失家庭语言,但不是为了提高他们家庭语言的技能;后者又常被称为“提高性双语教育”,旨在发展学生的家庭语言,以便培养他们成为完全的双语者,实现多元文化和种族群体的社会自治。

保留性双语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多种形式。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保留性双语教育。

3.双向双语教育

双向双语教育有多种英语表达方式,如two-way bilingual education,twoway immersion,double immersion,developmental bilingual education。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数量大致相等的多数民族语言学生和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坐在同一课堂内接受相同的教育。例如,近半数学生来自西班牙语家庭,近半数学生来自英语家庭。

双向双语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而且是为了确保不同语言背景的儿童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

双向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家长送子女接受双向双语教育是自愿的,而不是强制的。

(2)接受双向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和多数民族语言学生的人数大致相等,两者始终一起上课

(3)通常,双向双语教育始于幼儿园阶段,然后延伸到小学和中学阶段,其年限至少为4年。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充分地、全面地掌握两种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学校使用两种语言的比例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因校而异,也可以依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课时安排有所调整。但总的趋势是,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比例至少达到50%。在实施双向双语教育的初始阶段,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比例可以高达60%、70%、80%或90%,然后逐步达到两种语言各占50%。

(5)学校使用的两种语言享有同等的地位。

(6)学校努力营造双语教育的氛围。课堂布置、走廊布置、文娱活动、课外活动、标识、布告等都采用两种语言。

(7)学校不仅应该把两种语言作为学科的教学语言,而且应该开设两种语言的语言艺术课。在语言艺术课上,分别讲解两种语言的语法、句法、词法、拼写、交际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8)通常,两种语言交替使用。譬如,按照严格的顺序,每天更换一种教学语言;或者按照严格的顺序每天更换具体学科的教学语言。

(9)在任何一节课中,仅使用一种语言。双向双语教育反对课堂中同时混合使用两种语言。在一节课中仅使用一种语言,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互相了解,消除种族分离和敌对情绪,促进各种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10)参与双向双语教育的教师应是双语者。如果在选拔或聘用教师方面暂时无法保证所有教师都是双语者,可以让教师配对或组成教师小组。

(11)在实施双向双语教育的过程中,争取社区的支持和参与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家长可以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4.主流双语教育

主流双语教育(mainstream 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学校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将学生培养成掌握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和双元文化(或多元文化)的人才,主要流行于卢森堡、比利时、意大利、德国、英国、荷兰、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文莱以及非洲诸国。

以欧洲的卢森堡为例。在卢森堡,卢森堡语主要作为日常口语,德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英语的重要性略逊于上述三种语言。儿童出生后说卢森堡语。在4—6岁时,儿童通过卢森堡语接受教育。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德语很快列为一门科目。由于卢森堡语与德语非常相近,学生学习德语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德语逐渐成为小学阶段主要的教学语言,六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课程采用德语作为教学语言。在小学二年级时,法语又列为一门科目。在中学阶段,法语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学生12岁以后,还可以学习英语、意大利语等语言。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都至少掌握了三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