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双语教学过程组织的策略[16]

二、小学双语教学过程组织的策略 [16]

双语教学过程组织的策略可以分为双语教学前的准备策略和双语教学中的操作策略,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小学双语教学前的准备策略

双语教学前的准备策略主要是指对双语教学的预设性安排,包括对教学中交互模式的选择、学生座次的摆放等。

1.选择适当的交互模式

课堂内的交互活动是教学活动的载体,交互模式决定着学生的参与程度。常见的交互模式有三种:全班集体活动(lockstep)、同伴活动(group work)、和个人活动(individual work)。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应主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但是,学生是通过参与和做事来学习的,而不是通过单纯的听讲来学习的,因此交互模式应该满足学生动口、动手的需求。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一般应以同伴活动或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模式,并在活动中经常变换伙伴。

2.合理安排座次

课堂上座次的安排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固定的座次不利于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的开展,但活动的桌椅若摆放不合适同样不利于活动的组织。要根据活动的形式是“角色扮演”“个人或小组陈述活动”还是全班活动来摆放桌椅,注意学生活动的余地要比较大,前后视线要通畅,活动时学生都能看到老师和黑板上写的东西;注意各个小组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小组之间的干扰。

(二)小学双语教学中的组织策略

双语教学中的组织策略是指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处理策略,它关系到双语教学能否有效进行,以及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1.清晰明确地交代指令

指令是对学生活动的指示语,对学生的活动起着指导作用。指令必须简短、清楚,适当配以演示。交代指令前必须保证学生都已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在混乱状态下,或当学生正忙着手中之事时,或当学生私自交谈时,不宜发指令。发出指令时,要适当放慢语速、加大音量、重复指令;如果是句子比较长、内容比较难的指令,还要适当解释,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清楚、听得懂。指令交代是否清楚、是否明确,往往是双语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双语展示课上清清楚楚地被证明。

交代活动的指令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②交代活动的方式。③交代活动的目的。④交代活动的操作步骤。⑤交代反馈的要求。⑥交代活动时间。⑦让学生清楚活动如何开始。⑧检查学生的理解(对指令的理解)。⑨监控学生活动。⑩终止指令要清楚,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做出适当的评价,评价要以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发现问题并且明确改进的措施为目标。⑪要给学生提问的时间。

2.思维小息(think break)

在课堂上教师提一些反问句,给学生20秒的时间思考,然后再解释,这一技巧有助于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为了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答案或理解。

3.参与记录(participate print)

为了确保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活动,教师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纸,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记录自己上课回答问题和提问题的情况,这样便于教师掌握课上有多少同学真正参与了活动,有多少学生被忽视,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指令分配。

4.好同桌(good neighbor)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或难以集中精力的学生经常会问“老师讲到哪里了”“老师让干什么”等。如果有个好同桌,这些问题会自然解决。要使好同桌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遵循下列要求:①允许同桌公开交谈。②同桌两人不得以求助为理由将话题扩大,甚至纠缠对方。③好同桌必须保持一种合作和谅解的态度。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好同桌”与“伙伴”的区别,必须向同桌两人交代清楚什么问题能问,什么问题不能问;什么忙能帮,什么忙不能帮。

5.指定参与(assigned participation)

指定参与是大班教学中促进讨论的一种技巧,每一堂课指定一个小组参与讨论,这样轮流参与,给每个人和每个小组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6.计划参与(planned participation)

班级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学习”(active learning)的重要表现,可帮助学生独立理解学习材料,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计划参与”的技巧,教师可在下课前用5~10分钟来回答学生的提问,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心理准备,并且还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避免浪费时间。

7.一分钟问卷(one minute paper)

一分钟问卷用于课堂教学接近结束之时。由教师发给学生一张“试卷”,要求学生总结课堂的内容,说明自己有疑问的问题,答完后,由教师收齐。这种答卷不必判分,只是用来了解学生情况,共同存在的问题可在下一堂课处理。该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8.学生反馈委员会(student feedback committee)

采用学生自愿的方式成立学生反馈委员会,每周与老师见面一两次。学生就课堂上教师授课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等提供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调整方案以便更好地管理课堂。这样教师就不只是一个人管理课堂,而是多了几个助手,课堂管理因此变得更加轻松。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学习任务的性质、特定学习场合的需要等,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才能保障教学的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