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和标准

四、双语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和标准

双语教育评价与双语教育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完善的评价体系必定会推动双语教学的蓬勃发展,而成熟的双语教育又将为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践的素材。

双语教育评价要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学校双语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目的,确保双语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教育评价有了一个较好的工作基础,但由于评价研究的滞后、评价传统的影响、评价指标的异化、评价交流的缺失以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等原因,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评价功能甄别化

评价功能甄别化是指教育评价的功能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忽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长期以来,教育评价的功能一直被认为是选拔性的、鉴定性的,其目的是用来筛选出适合接受高一级教育的儿童,即为的是“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而不是“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

这是一种以考试为唯一方式层层选拔“精英”的教育,而衡量是不是“精英”的主要标志,就是其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学,能不能获得更高的学历。由于选拔“精英”的教育与中国家长们望子成龙的传统心理积淀暗合,所以它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这种教育贯穿的全部暗示就是:如果学生不能在各级考试中过关斩将成为优胜者,那么他就是一个失败者,他的人生将因此失去光泽。学生体验得更多的是失败的滋味和经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评价主体单一化

评价主体单一化是指在教育评价中学生仅仅成为评价的对象,并且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的对象。政府、学校、教师在教育评价中则明显显现出“他评” 的特征,被评价者——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地位。

这种评价主体单一化使教育评价活动成为一种被动消极的活动,什么时候评,评什么,怎么评,均由评价者单独决定。教育评价由上而下依次是政府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成为被评价对象。由于是被动接受评价,学生这一被评价对象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有时也不得不接受与自己的观点差距很大的评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校的教学活动得不到相应的信息反馈,教学活动得不到全面性的评价,而面对片面性、独断性的甚至是武断的评价。

3.评价内容知识化

评价内容知识化是指传统教育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师水平的好坏、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业成绩的状况。这种评价忽视学生的品德、身体、审美等方面的培养,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的培养。以分数论成败,把学生禁锢在为分数而拼搏的狭小天地里,其个性、特长被抛到一边。评价内容的知识化窄化了学校教育评价的内容,难以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全面的发展,其危害是深远的。

4.评价方法简单化

评价方法简单化是指教育评价过于注重量化的评价,忽视质性的评价;过于注重相对评价,忽视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在近些年的教育评价活动中,引进数理统计原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使得教育评价朝向精细化、科学化迈进了一大步。但是,随着评价的逐步扩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片面地追求量化,过分地迷信数字,实际是否认教育现象的复杂性,量化的教育评价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相对评价是反映某个学生与其所参照群体比较的相对水平,它是遵循正态分布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客观性。但过分强调相对评价则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评价的焦虑和恐惧,不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各方面的潜能,建立自信,充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二)双语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

处于起步阶段的双语教育需要和呼唤着合理科学的评价理念的引领,双语教育的评价理念必须在总结现行评价问题的基础上立足高起点,先进而适用。

1.评价功能的发展性

评价功能的发展性是指要关注和发挥双语教育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以发展性评价目的为主导,建立发展性双语教育评价制度,“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双语教育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学生本人,这些不同的评价主体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教师的评价体现了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家长的评价反映了家庭、社会对下一代成长的期望;同学间的互评使学生通过评价他人反省自己,加深对评价标准、评价要求的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这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无论对于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来讲,都能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发展。

3.评价内容的人本化

双语教育评价应重新审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重新思考被评价者在评价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允许被评价者参与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信息的取得、评价结果的解释等一系列评价活动,允许被评价者与评价者平等地相互倾听和对话。评价过程将成为被评价者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被评价者也会有更加开放、积极的心态,而评价者也能够在交流中反思评价活动本身的合理性。双语教育评价致力于对被评价者的理解而不是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评价将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同情与理解的过程。无论是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对教师的评价,被评价者都是人,都是在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生命,评价不能作为控制被评价者精神和行为的手段,而应该成为探查被评价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疑问、欣喜、满足等生命体验的途径。

4.评价方式的综合化

双语教育评价将恰当、综合地运用定量的评价方法与定性的评价方法来进行评价。在双语教育评价中,定量的评价与定性的评价综合使用,能够使两种评价方法实现互补,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评价思路,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方式,关注被评价者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被评价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经历和体验,关注被评价者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5.评价标准的多样化

双语教育评价应尊重被评价者的差异,认为评价标准应该是被评价者前进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对不同的被评价者,这个目标和方向应该有所不同,因而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双语教育评价通过建立有一定弹性的评价标准为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不同的评价标准意味着允许不同的被评价者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有利于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三)双语教育评价的标准

双语教育的目标定位是要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双语课程的实施要以帮助学生“习得双语能力,开发智力潜能,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全球意识”为目标。通过实施双语教育,既要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又要促进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使其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既要帮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使他们学习吸收和借鉴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既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又要提高他们的跨文化素养和平等、开放的世界意识。因此,对于双语教育的评价主要应依照下列标准来衡量。

1.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双语教育评价不再是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僵硬面目,它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允许并倡导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对问题解决所做的贡献,进行合理的评定。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养成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合作技巧,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双语教育评价在评价问题的设计上也将更具真实性、情景性,便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的要求。

2.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双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双语教育才能够获得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并充满生机与希望。双语教学评价要能够促进各种不同层次的教师不断发展,既要给年轻的教师以方向性的指导,又要给经验丰富的教师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这样才会激发起双语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3.有利于双语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双语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是双语教育的重要追逐点,对双语教育的评价应该以其是否有利于双语教育目的(学科目的、语言目的、个人发展目的、社会对双语人才需求目的)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帮助学生“习得双语能力,开发智力潜能,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全球意识”为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