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开展双语教育的优势

一、小学阶段开展双语教育的优势

各个国家的双语教育一般从小学开始,小学双语教育相对于其他各个学段中的双语教育其争议也最小,小学阶段开展双语教育有一定的优势。

(一)学生处于外语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一般是6—12岁或7—13岁,这一阶段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敏感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生活经验看,小学生“心灵嘴巧”、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外语学习效果好。从理论上看,外语学习起始年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认识过程经历了以下一些反复(请参看本书第一章“双语教育概论”)。[27]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外语教学起始年龄提前的理论和实践逐渐占上风,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伦奈伯格提出的著名的“关键阶段假设”。自20世纪70年代起,小学外语教学的热潮开始降温。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师资与教材,小学外语教学质量不够理想。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伦奈伯格的“关键阶段假设”也受到了质疑。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双语教育研究中又发现了一些新现象:有些7岁以下的低龄儿童接受了双语教育后,从小对第二语言和文化持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推动了他们在以后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7岁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儿童,成年后基本上具有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语音语调;14岁后开始学习英语的人往往带有第一语言的口音;在7岁至14、15岁之间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则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现象表明,自幼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人至少在语音方面占有优势。这些现象改变了一些国家关于外语教学起始年龄的看法,又决定从小学起开设英语课程。

迄今为止,第二语言的获得是否有一个最佳期的问题仍然是有争议的,有关的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甚至初看上去是相互矛盾的。在综合众多的研究结果时,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要把正规的第二语言学习同不正规的自然状态下的第二语言学习区分开来。有关正规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表明少年和成人在某些方面优于儿童,但这些研究多局限于词法和句法规则方面。在自然状态下,儿童不费多大力气就能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所以,从总体上说,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优于少年和成年人是没有多少疑问的,尽管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有许多不同观点。[28]

(二)小学阶段学习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

学龄各个时期比较起来,小学阶段学习时间较长、学习内容较少,又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进行难度较大、比较费时费力的双语教育,因而,小学的双语教育更普遍更红火,来自家长社会等方面的阻力也最小。而初高中开展双语教育的一大障碍就是有升学考试,压力大、竞争激烈,因此,初高中的双语教育往往会遇到更大的阻力,而且很少听到初三和高三继续进行双语教育的。

(三)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

人生发展历程上看,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是长知识的最旺盛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小学生记忆力强,善于背诵,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牢记在心。小学生模仿力强,容易做到习久成性,在童年时期养成的好习惯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童年时期练成的各种本事都是童子功,也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与成长,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开展双语教育,现实中,小学生对双语教育普遍有好奇心、新鲜感,为自己是双语学生而自豪、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