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双语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操作要点

三、小学双语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操作要点

在小学双语教学设计中,双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第一步,也是难点,尤其是对师范生而言难度更大。他们往往只知道教哪些内容、基本的步骤和程序等,至于通过这些内容、步骤和程序要使学生身心产生怎样的变化则十分模糊,甚至没有任何意识和概念。

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次短途旅行,那么,教学目标就是旅行的目的地,出发之前必须先确定目的地,否则,就是漫无目的的闲逛。旅行漫无目的地闲逛,作为放松的方式也并非不可以,而教学任务很重的一节又一节课如果没有教学目标、没有目的地,其教学效果无法保障。

双语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明确、合理、客观、可测,表述要规范。概括地说,小学双语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如下三方面操作要点:

要点一: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分解内容点教学目标

小学双语学科教学的本质是学科教学,只是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来讲授而已,因此,双语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体现相关学科的学科本质和学科特质。

基础教育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对照这三个领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出教学内容中包含的目的,从众多的知识点、内容点中找出这一节课需要学生记住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和能力,掌握什么方法,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点二:根据小学生已有学科基础、英语基础以及新课内容特点,灵活筛选和确定双语课时教学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会产生疑问:教学目标是不是有统一的规定?任课教师有没有权利自己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比较可以解决上述疑问。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与教学目的的方向、性质基本一致,教学目的具有稳定性,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教学目的体现着社会的意志和要求,更多地带有强制性,多以指令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目标则较多地体现教学主体的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换言之,教学目的是某一历史时期学校教学的规范,不允许随意变更;而教学目标则是一种策略,可由教师根据需要加以调整、变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小学双语课时教学目标主要包含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两部分,其主体是学科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已有学科基础和英语基础以及新课内容特点,对第一步找出来的内容点目标进行灵活筛选和修改,确定适合的课时教学目标。如果小学生已有学科基础和英语基础比较好,新课内容比较简单,那么,这节课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选得多一些、标准定得高一点;如果小学生已有学科基础和英语基础不是很好,或者新课内容比较难,那么,这节课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选得少一些、标准定得低一点。把比较难的内容点目标分成几个小步骤目标,通过分散难度较大教学目标来降低教学坡度和教学难度。另外,课时教学目标也不需要每一节课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写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取其中的几方面;如果没有新的英语词汇或句式,也不一定每一课时都写语言目标。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筛选和确定双语课时教学目标。

要点三:根据双语教学目标陈述的原则与要求,规范地表述双语课时教学目标小学双语教学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活动准备在小学生身上实现的预期变化,它表现为对小学生学习成果及其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如:获得某种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产生特定的态度和情感、认同某些价值观等。因此,小学双语课时教学目标的主语必须是学生,表示确定行为的情态动词用can这样确定的词,动词尽量是明确、具体、客观、可测的,不可以是抽象的、模棱两可的。

上述几方面操作要点,也是双语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的基本思路、基本步骤。教学目标的设计本身难度比较大,用英语来写难度更大,初期可以先用汉语把教学目标写出来,然后再翻译成英语,逐步过渡到直接用英语表述双语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