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三、茶文化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由中国向世界各地蔓延开来,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最初,茶由中国向外传播的中介是佛教,佛教对茶的初始需求是禅坐时提神解乏。大唐盛世,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把带回的茶种种在近江(今日本滋贺县)。815 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在寺内饮僧侣所泡之茶后非常高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广泛培植。之后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两度入宋学习佛法,受宋代的饮茶风俗影响,不仅带茶种回国培育,使茶进一步得到推广,还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式,自制一套饮茶方式,并著有被日本称为第一本茶书的《吃茶养生记》,成为日本茶祖。因此,日本目前的茶道中还保留了宋代遗风。同时期佛教和通使将茶带入朝鲜半岛。朝鲜《三国本纪》记载:“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该记载证明新罗使节大廉将茶种带回国,开启朝鲜广泛种茶的历史。[9]

宋元时期,瓷器和茶叶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茶叶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输送至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边境。但大规模的交易,应始于明代的郑和下西洋,自永乐三年 (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他途经东南亚、阿拉伯半岛,抵达非洲东海岸,横跨30余国,开通了南洋商道,促进了对东南亚贸易的发展,加深了与各地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与欧洲的茶叶贸易,茶学界普遍认为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凯瑟琳是一位喜好饮茶的王后,在她的带动下,饮茶成为一种时尚,饮茶之风很快在上流社会风靡,成为宫廷生活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定格为一种生活习俗,成就了今天仍在流行的英式下午茶。对茶叶的大量需求,让英国开始自行经营茶叶贸易。18世纪,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主的众多欧洲东印度公司与广州建立起直接的茶叶贸易联系,华茶大量涌入欧洲市场。[10]1700年,一艘名为阿穆芙莱特的法国船只,从中国运回丝绸、瓷器和茶叶,正式拉开了中法茶叶直接贸易的序幕。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其中包含签订在恰克图互市的协定,客观为茶文化向俄国传播提供了条件。18世纪30年代,英国在北美地区已建立 13个英属殖民地,中国茶文化实则因此间接由英国向美洲传播。1773年英国颁布茶税法后,美国人民不堪剥削,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导火索爆发了独立战争,之后,美国摆脱英国开启了和中国茶叶贸易的自由往来。

纵观茶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东向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发展,西向中亚、欧洲、非洲、美洲的发展,北向俄罗斯的发展。茶文化在国外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和各自不同国家的文化黏合,形成风格各异的习俗与茶文化。基于此,在中国茶人的集体推动下,2019年6月29日,在罗马闭幕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第41届会议审议通过了每年5月21日为“国际饮茶日”的提案,并提请联合国大会,第74届联合国大会最终通过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2020年5月21日将迎来首个“国际茶日”。这充分说明茶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今天仍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正式的英式下午茶

正式的英式下午茶是最讲究,也是内容最丰富的。首先要选择最好的房间作为下午茶聚会的处所,所选取的必须是最高档的茶具和茶叶,就是点心也要求精致,一般是用一个三层的点心瓷盘装满点心(必须是纯英式的):最下层是用熏鲑鱼、火腿和小黄瓜搭配美味的三明治和手工饼干;第二层是传统英式圆形松饼搭配果酱和奶油;第一层放的是最令人胃口大开的时令水果塔和美味的小蛋糕。食用时也必须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取用,英式圆形松饼的食用方法是先涂果酱,再涂上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而涂抹松饼常用玫瑰果酱,其质地较稀,加在玫瑰茶中也相当可口。除了有对茶和点心这两位主角的严格要求外,传统下午茶还少不了悠扬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当然,另外一个必需的要素就是参加者的好心情。如此美妙的生活就是一种艺术,简朴而不寒酸,华丽而不奢靡,代表一种格调,一种纯粹的生活的浪漫。正是因为英国人如此重视下午茶,才使得400年来这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不断延续发展,创造出英国人恬静、高贵、精致的生活。正是下午茶构成英国饮茶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承载着茶文化,因此,也有人说,领悟英式茶文化,就是要掌握一套完整的下午茶生活方式。[11]

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即1773年发生于北美殖民地的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有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且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50%。由于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90%,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

当年11月,7艘大型商船浩浩荡荡开往殖民地,其中4艘开往波士顿,其他3艘分别开往纽约、查里斯顿和费城,船还没靠岸,报纸评论便充满了火药味。纽约、查里斯顿和费城三地的进口商失去了接货的勇气,数以吨计的茶叶不得不被运回伦敦,而运往波士顿的4艘茶叶船命运更加悲惨。1773年12月16日,塞缪尔、亚当斯率领60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潜入商船,把船上价值约1.5万英镑的342箱茶叶全部倒入大海,整个过程相当平和安静。不过此举被认为是对殖民政府的挑衅,英国政府派兵镇压,终于导致1775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声枪响。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一场由波士顿居民对抗英国国会的政治示威。它是北美人民反对殖民统治暴力行动的开始,是美国革命的关键点之一,也是美国建国的主要神话之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