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的定义

第一节 茶席的定义

古代历史上虽然并无关于“茶席”一词的明确记载和定义,却有茶席发展的历史轨迹。目前为茶界较为认可的说法是,该文化显现的端倪始于唐代,唐代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隐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形成了以茶艺、茶道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至宋代,茶席不仅被设置于自然之中,还把捉意于自然的艺术品设置在茶席上,并把插花(图5-1,见彩插)、焚香、挂画设置在茶席中,与点茶并称为“四艺”。到了明代,更是注重茶席的设置,如冯可宾在《茶笺·茶宜》一书中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其中“精舍”指的就是茶席摆设。今天的茶席一词始自台湾地区的茶人。

后来,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各国(地区)对茶席的认知也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茶席大致与茶屋意思相同,韩国的茶席指桌上摆放的各种茶果和点心,中国台湾地区认为茶席就是茶会。

关于茶席的定义众说纷纭,至今仍无被茶界统一认定的标准说法,比较常见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童启庆认为:“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的操作场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气氛的环境布置。”[1]

(2)周文棠认为:“茶席是沏茶、饮茶的场所,包括沏茶者的操作场所、茶道活动的必需空间、奉茶处所、宾客的坐席、修饰与雅化环境氛围的设计与布置等,是茶道中文人雅艺的重要内容之一。”[2]

(3)乔木森认为:“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所共同完成的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整体。”[3]

(4)蔡荣章认为:“茶席是为表现茶道之美或茶道精神而规划的一个场所。”“茶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茶席单指从事泡茶、品饮或兼及奉茶而设的桌椅或地面。广义的茶席则在狭义的茶席之外包含茶席所在的房间,甚至还包含房间外面的庭园。”[4]

(5)静清和认为:“茶席,是为品茗构建的一个人、茶、器、物、境的茶道美学空间,它以茶汤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共同构成的具有独立主题,并有所表达的艺术组合。”[5]

虽然茶席概念至今仍无统一标准,但本书采用广义说法进行讲解,综合上述定义,可以总结出茶席具备以下特征:①是泡茶饮茶的实用空间;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⑤茶是茶席中的绝对主体。

茶艺与茶道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就内容而言,茶艺包括茶叶的基本知识、茶艺的技艺、茶艺的礼仪、茶艺的规范、悟道。[6]

茶道是人类品茗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从回甘体验、茶事审美升华到生命体悟的必由之路。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在诗中说:“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能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品茗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感悟真谛的方式。[7]